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無聊到巔峰

    雖然在詩人數量、詩作數量上來看,明代遠超唐、宋,但水平卻遠不如唐宋,也比不過之後的清詩。如果非得評價明詩,那就是詩歌史上的噩夢。

    明代有想法、想創新的都去寫散曲了,剩下的守舊派寫詩則專注‘臨摹’。這種亂點科技樹的方式,直接導致了思想的僵化、靈性的缺失,以至於水平更低的則是爭相剽竊;非但如此,作者各有門戶,同門則互相標榜,反之則互相攻訐。所以,明代詩人雖多,但實際上對於詩歌的發展毫無裨益。

    明初之時朝代更替,經此動盪的詩人頗能言之有物,所以尚有劉基、高啟等人略充門面(王世貞評曰:"才情之高,無過季迪(高啟);聲氣之雄,無過伯溫(劉基)”),高啟這種‘野路子’,從漢魏摹到兩宋,但也是算是兼師眾長,雖然沒有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也算是路沒走歪;劉伯溫應該就不用說了.....至於劉、基二人之後,閩中林鴻、高棅等人便開始以盛唐為口號,‘開倒車’運動也就準備拉開帷幕了(復古運動)。

    逮至永樂年間,以楊士奇、楊榮、楊溥為首,弄出了一個所謂‘臺閣體’(不但是詩,書法也有)的東西統治著當代詩壇,這種東西放到如今來看,就好比是印刷體、南韓整容臉--------千篇一律的應制和頌聖,這種東西哪有什麼內容可談?所以之後李夢陽、何景明等人便言詩就談盛唐,風氣一變,但是依然是規律性性吹歪,歪道什麼程度呢?

    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莫不爭效其體。夢陽欲使天下毋讀唐以後書”(四庫《空同集》提要)

    意思就是李夢陽覺得學詩就沒必要讀唐朝以後的詩文了,這種‘薄今人愛古人’的搞法,基本上斷絕了明詩的創新。

    這種‘復古風氣’,不管是所謂的明前七子、後七子,都有這個毛病,並且在“後七子”的李攀龍身上發展到了極致,李攀龍專學杜甫,額不對,是專抄杜甫,根本不能多讀;之後王世貞都好點兒,雖然一樣的毛病,但晚年詩風也算有所改觀。直到明末清初,詩歌才開始中興。

    總而言之,整個明詩的軌跡就是在點歪科技樹和高速倒車之間交替,區別只是是在踩油門倒車,還是踩著剎車倒車而已。

  • 2 # 北門猿

    關於明代的詩歌,我時常有個奇怪的念頭,總感覺它和現代的武俠小說差不多……

    兩者前頭都有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唐詩/金庸古龍),給後人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面對這座高山,有人乾脆放棄治療,沿著現成的路子走(前後七子學盛唐,鳳歌學金庸);有人開始試圖尋找新路(竟陵、性靈/現代武俠往新領域的探索)。但不管走哪個方向,最終由於創作者的能力限制,形成的作品還是無法和前人相提並論。

    不過細說的話,還是明詩和唐詩差距更大一些。現代武俠小說中,雖然找不出比肩金古的作家,但就單部作品而論,其中頂尖之作完全可以超過金庸比較爛的那幾本,和梁羽生黃易溫瑞安諸人的小說,也完全可以較量一番。

    而明詩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8年卡羅拉1.8t無事故,5萬可以入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