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馨月說財經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有比較大的影響力,這是由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所決定的,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同時也對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有明顯的干擾,在美元回籠與輸出的不同週期內,各國央行都需謹慎應對,不然就容易被美國轉嫁債務危機,甚至會產生經濟危機,導致國家財富的縮水與流失。

    美聯儲的加息與減息,分別意味著美元的回籠與輸出。而美元的回籠與輸出,決定了全球流動性的緊與松,將影響各國的經濟波動,這會迫使主要經濟體與各國的央行改變貨幣政策,來調節市場流動性,並穩定內部經濟。

    由於美聯儲加息是貨幣緊縮政策,加息會提高美國的銀行利率與國債利率等,利於美元存款與各國購買美債。而加息又會抬高美元的借貸成本,迫於債務壓力,許多低息時向美國金融機構借入美元的各國及企業會紛紛還款,這會減少國際流動性。如果美元加息幅度較大,美元流出各國的額度就會隨之增加,這會影響各國的內部流動性,如果流動性緊張足以影響經濟增長,那麼各主要經濟體或國家的央行就會透過寬鬆貨幣政策來應對。

    所以世界各國不跟隨美聯儲加息的腳步往往是為了對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反而利於各國控制經濟風險,能夠更有效地防範美元的利益侵佔。如果各國跟隨美聯儲持續加息,那會使國內出現資金鍊斷裂情況,嚴重時會出現經濟危機,這會導致各國資產價格大跌以及銀行、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結局是國家的優良資產很容易被美資廉價抄底,使國民財富嚴重流失。

    另外,如果跟隨美聯儲被動加息,導致國家經濟嚴重下滑或崩潰,就會給美元攻擊該國金融體系的機會,那麼該國的匯率就會大幅貶值,從而讓美國以最低廉的代價償還國家債務,這是美元比較典型的轉嫁債務危機的手段之一。

    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聯儲三次QE,規模達4萬億美元,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也跟隨美國施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通脹現象嚴重,一些主要發展中國家會經濟過熱,給經濟帶來了高風險。譬如08經濟危機之後,中國就是美元的主要輸出國,由於國內央行採用的是強制性結匯制度,美元流入,國內央行就必須發行人民幣來對沖,這樣就形成了國內流動性過剩與經濟過熱的局面,為控制這一局面,央行被迫大幅提高準備金率,收緊貨幣控制流動性。

    而2015年底以後美聯儲開始逐步加息,至2018年底,共加息9次,將聯邦基準利率從0—0.25%提高到2.25%—2.50%,這導致了全球流動性不斷下降,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明顯降速,為了應對美元收緊所造成的影響,歐盟、日本一直堅持零或負利率,始終沒有退出寬鬆貨幣政策,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也多次採用寬鬆貨幣政策來應對美元流出帶來的流動性壓力,譬如去年中國就多次較大幅度降準。

    亞洲經濟危機與次貸危機之後,各主要經濟體與國家的央行,對美元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在應對美元所造成的危機方面也越來越成熟,央行貨幣政策的自主性明顯增強。鑑於美元給予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不斷抬高,所以全球去美元化現象逐漸成為了一種新潮流。

  • 2 # 黑馬在哪裡

    想知道不跟隨美聯儲收縮貨幣的後果就要先搞清楚美聯儲收縮貨幣後會發生什麼。

    美聯儲收縮貨幣一般都是以控制國內通脹為理由進行的逆週期調節。說白了就是認為國內經濟過熱需要降溫。貨幣收縮,幣值上升是一般常識,而且美元做為全球貨幣,幣值牽一髮而動全身。

    美聯儲收縮貨幣,一是加息,一是縮表。加息如果其它國家不加,造成利差,則必然導致美元迴流美國。縮表直接造成全球美元總量減少,也是抽水。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美元一路升值,其它相關國家貨幣一路貶值,外匯儲備縮水,經濟危機爆發。這其實就是幾十年來美國剪他國羊毛的慣用伎倆。

    因此每當美聯儲收縮貨幣時,全球經濟體都如臨大敵。不跟造成利率倒掛,貨幣貶值,資本外流。如果相關經濟體跟隨也收縮貨幣,又面臨著國內經濟能不能承受高息的金融環境,會不會導致經濟衰退,也是一場災難的問題。

    所以,只有一個經濟體擁有強大的內部市場,完善的經濟結構,才能抵抗美國這個目前世界第一霸權國家的金融之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列印價格比影印價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