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愛蚩尤坐騎
-
2 # 風行中國文化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知行合一。這個成語分析來看,知即為良知,行指人的實踐。知行合一,不是知包含行,也不是行包含知,而是兩者互為對方,即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是一種哲學的思想,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王陽明)提出來的。
在生活中,其實知行合一的人並不多常見,可能就是萬人裡有一個人的那種感覺。因為人的思想是變化的,那種想法和行動在統一的基礎上是很難辦到的。就我個人而言,我以前是這樣的人。隨著慢慢的成長,明白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後,也變的不再是那種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樣子了。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慢慢的學會了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這也並不是不好的,因為在社會上立足,這是個必要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的理解,如果有疑問,關注並私聊我,我們一起探討,感謝。
-
3 # 保哥講論語
談“知行合一”當然繞不開王陽明,當然要談到先生的“心即理”也,因為先生講的知行合一不是今人理解的“思想和行動要一起”。
先生說“吾心即是天理”,這個哲學基礎就推匯出“心的動念就是天理本身在動念”,所以“我心裡的動念就已經是行了”。心動念就是先生講的“知”,心動念本身也就是行動了,即便你肉體上還沒有采取行動,但是你的心動了就已經算是行動了,就像我們常說的“誰說動念不是動?”
所以,從聖人的角度看,從先生的“心動念即為行動”看,我們幾乎看不到“知行不合一”的人,人一動念就是行動了。
我們今人所謂“知行合一”是從道德標準來看人的,就是你心裡的道德觀念能不能落到實處,身體力行,做一個楷模,尤其是道德楷模。而不是很多人包括題主認為的“知行合一就是心口和行動合一,甚至是某些人理解偏誤認為的知行合一就是嚴守承諾,說到做到”。
從今人的標準看,保哥身邊“知行合一”的道德楷模有,但是不多;從王陽明先生的“動念也是動”角度看,還沒有看到知行不合一的人。
沒見過,說實在的,從小長這麼大從來沒見過知行合一的人,也許是社會太浮躁,也許是人都太自私,知行合一,真的很難做到。
當我們每天早起到晚上睡覺在這個時間裡邊都是在為自己著想,有時候還有說一些違心的話去討好別人,雖然心裡邊並不是這麼想的,但是確實那麼做了,而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每個人的自私已經深入思維,即使你晚上做夢也都是在圍繞自己轉,為自己的利益做謀略,所以,要做到知行合一真是一件難於上青天的事。
其實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是壞人,只是說人都是自私的,現在社會,不自私的人少,這一點都不驚奇,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為自己好,不觸犯法律法規。
但是,我認為在為自己好的同時能想到別人,這已經算是有高尚人格的了,畢竟要生存,就必須,為自己謀利,不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但要對得起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