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足知止
-
2 # 承乾唯慎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是什麼維繫了中華文化?
我覺得是兩點精神“權變”與“自強”。
一、“權變”
儒家思想中最為寶貴的思維模式是什麼?我覺得是“權變”。
中國歷史上充滿著各種變革,華人其實並不保守。這種應變能力使得中國在每一次的災難中都能生存下來。
簡單的說,就是順風時一波流,逆風時“猥瑣發育別浪”,尋找時機。
這是華人的智慧,從《孫子兵法》到“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思考,無一不是權變的智慧。
弱了就認慫,但不放棄,有能力了就扳回去。
不行我就改,什麼都能改,起碼得生存下去。
這就是權變。
很多人講孔子復古,講現在傳統文化沒了不得了了,我認為前者其實沒有通讀過《論語》而後者則不瞭解歷史。
總之,權變使得華人的適應能力無比強大。
二、“自強”
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神的地位的。翻開《史記》一看便知,中國古代受尊敬的是那些偉大的部落領袖——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發明房屋的有巢氏,發明烹飪的伏羲氏……中國的洪水也是大禹帶領人民去治理的。
可以說,華人從來不去祈求上天的恩賜,而是靠自己的雙手;可以說,華人骨子裡沒有宗教的基因,信教也只是為了實用。
這是一個偉大的基因!
反觀國外,偉大的埃及文明,因為信神大興土木而沒落;那些一神教文明,則有宗教迫害與神權統治;瑪雅文明因為神的預言而遁入森林……
所以,華人面對艱難險阻,不信神、不信鬼,信自己。
哪怕在中國流行的宗教,儒釋道三家,也都落腳於自己成就自己——儒家成聖人,佛家成佛,道家成仙。而其他國家的宗教從來都是祈求神的賜福。
這種自強精神,使得華人沒有來自神的束縛,更沒有因為信仰問題壓抑了生存的慾望!
這就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總之,我的觀點,正是這兩點原因——權變與自強,使得中國代代相傳,而且不僅延續至今,必定會子孫後代無窮盡!
-
3 # 得一王道
地大,人多,文明程度高。
對應的是:有資源,有英雄,有思想。
所以,很難被打垮,很容易統一,很容易教化。
-
4 # 紅茶館跑堂
農耕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部分,由於農耕需要土地,而守護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民,他們的生活由於土地不變,家國情懷就不會變。
由於守護著同一片土地,就形成了以土地上的行為和生活為基礎的文化,並以此為基礎,發展成以土地為基礎的族群文化,上升到政治經濟文化……
以土地為生,那就要老天行事,這就是道教思維模式;
由於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時間很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必須遵循一套相應的準則,這就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儒家文化;
由於每個人除了在人群中與各人相處,有時候還要面對自己的心理負擔和情緒管理,所以,人需要與自己相處,於是,又經過佛教的進入,以中華民族特有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為基礎,逐步把外來的佛教演化成今天的中國佛教,以佛教自修自心!
簡而言之,就是,中華民族與自然界宇宙相處,用道教唯物主義思維。
中華民族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行為,用儒教規範行為。
中華民族自己與自己相處,用佛教修身養性。
這樣,就出現了其他民族搞不懂的中華民族信仰儒釋道的三教合一特殊的中華文化。並依託土地的恆久守護而恆久傳承。
回覆列表
首先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內在作用。傳統文化重視人性,強調仁愛,講求道義,踐行天人合一,是人個體即時生存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後個體恆久追求和諧的目標,價值和追求相向而行。其次是中國長期的農耕文明,為這種核心價值提供了合適的生存土壤及經濟基礎。第三是符合了統治者的需要,歷代統治集團不斷扶持,修正完善,用制度固化,深入人心。第四是傳承的重要工具漢字的重要作用,漢字的記載功能,傳播功能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