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史記記載蕭何乃沛豐人也(今江蘇豐縣人),是漢高祖劉邦的“蕭相國”,是開創漢朝的有功之臣。歷高祖、武后、惠帝三朝元老。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諡號“文終侯。那麼,蕭何死後葬在哪裡了?

    歷史上有關蕭何墓有三座,正如題主所言,為什麼蕭何一人有三墓呢?其實這不難理解,蕭何是西漢丞相,名氣很大,他的後世子孫和後人都想粘點光,為他修了衣冠冢,蕭何有三座墓其實不是為了防止盜墓,漢初時盜墓不是很猖狂,並且漢初實行的是薄葬。

    東漢時曹操開的盜墓之風,他盜了漢景帝親兄弟梁王劉武的墓,據說得銀十萬兩。夠曹操軍隊吃十年的糧食。曹操為了防止後人盜他的墓,故意設下“72疑冢”,到了後來才流行“疑冢之風”,比如包公死後四門出殯,諸葛亮死後命四人“抬棺繩斷”下葬等都是“布疑”的故事。不過蕭何有三座墓純屬是後人對他敬仰而建的。

    ▲最初的蕭何墓在哪呢?《集解東觀漢記》記載:“蕭何墓在長陵東司馬門道北百步。”《正義括地誌》載:“蕭何墓在雍州咸陽縣東北三十七里。”

    兩處記載,都說明蕭何死後被葬在咸陽市的西北方向,就在北原的長陵,也就是在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區內。這其實不難理解,蕭何乃劉邦的寵臣,葬在領導身邊也在情理之中,沒事時二人串串門、喝喝酒、聊聊天比較方便。哈哈……。

    劉邦陵墓區內雙冢應該為蕭何夫婦的陵墓,東側的傳說為蕭何墓,西側是其夫人墓,前有畢沅所立的石碑。 據村裡的老人說,原來的蕭何墓至少比眼下的大兩三倍,兩座土冢幾乎是連線在一起的。到了一九九二年,這裡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另一處蕭何墓在河南中牟縣,據明朝正德年間的《中牟縣誌·墓冢》記載:“蕭何墓,在聖水堡。”聖水堡的舊址在今中牟縣雁鳴湖鄉小朱村附近。

    明朝洪武年間大遷移,中牟蕭氏的始祖蕭斌從山西洪洞縣遷徙到黃河以南的中牟定居,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大遷移。後了永樂年間,又有一些蕭氏子孫從中牟遷徙到新鄭、尉氏等地,人丁非常興旺。在中牟定居的蕭氏後裔為紀念蕭何的不朽之功,就在當年的“鴻溝”附近建造蕭何墓,並世代精心守護。明朝天順和成化年間,黃河決口,蕭何墓被洪水沖毀,已經蕩然無存。現在在舊址只有簡陋的石碑為記。

    ▲第三處 蕭何墓坐落在今漢中城固縣博望鎮謝家井辦事處杜家槽村內,為紀念蕭何在此地興修水利、造福民眾的大恩大德,修衣冠墓、蓋蕭公祠,敬立神位。陵墓離縣城三里,坐西朝東,墓前有三間房的祠堂,有塑像,有信徒時常打掃。墓上有幾株古樹。墓前立有三塊石碑。最早的石碑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城固知縣減應桐所立,寫著「漢相國蕭公諱何墓」;另一石碑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陝西巡撫畢沅所立,寫著「漢丞相酇侯蕭公墓」此碑甚是高大氣派;第三塊石碑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城固縣李煒知縣等人所立。 李知縣倡導數百名鄉紳富戶捐錢物,重修蕭何墓陵園,以供後人祭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