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新緒小助理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

    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

    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

  • 2 # 黃土情愫

    白花垣頭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這首詩一說為唐人李頎所作,見於《全唐詩·卷143》。

    這是一首描寫塞外徵人思鄉的古詩,字裡行間,流露出徵人思歸的殷切之情。

    在荒涼的西方邊關,一片殘垣斷壁,空曠的原野上花色寥落,遙望東方京城的方向,一片蒼茫,惟有孕育了華夏民族的黃河,無時無休地滾滾東流。

    秋風蕭瑟,原野上已經絕無人跡,了無生氣,一騎輕馬忽然從荒漠的古道上飛馳而來。

    全詩緊扣主題,表現了軍人思歸的熱切願望,和對無休無止的征戰的厭倦。已經是霜寒殘秋,野菊寥落,一條大河奔流不息。大雁南去,徵人思歸,惟有翹首期盼――旅望。

  • 3 # 風起北侯

    白花原頭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

    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出塞行》是被譽為“七絕聖手”的陝西西安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佳作。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並高適、岑參而三,四傑以後,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後,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遊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後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

  • 4 # 手機使用者愛晚年

    “出塞行”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代表作。

    中國盛唐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詩歌派別。王昌齡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之一。邊塞詩的特點是視野豪放,曠達,憂國憂民。這首詩是這樣寫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頭兩句概括了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有勇士出征而未還家的殘酷事實。月亮還是像秦代一樣的明亮,關隘還是漢朝時就已修好的,為什麼歷朝歷代還有這些人赴關獻身呢?匈奴,北燕等外族的侵略自不必說。關鍵是國家缺少龍城飛將。龍城飛將指漢武帝時的衛青。衛青不但阻止了外族的侵略,還不斷拓展了漢朝的疆土,融合和接納了更多的少數族群,使漢朝的帝國更加龐大。後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抒發的就是這種感慨。也表達了作者渴望像衛青一樣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

    我是遼寧朝陽北票人。朝陽即古時龍城。在朝陽地區的出土文物中,有許多反映種族融合的物件。如北票出土的頭飾金步搖。我們中華民族就是在種族融合中不斷地發展壯大的。

  • 5 # 綠色重陽

    百花原(一作王昌齡出塞行》。百花原頭望京師,黃河水流無已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我理解為:站在百花原的最前頭,望著唐京師長安。看到黃河水奔流不己,秋天一片荒蕪景象,曠野沒有一個行人。就在這樣的曠野裡,從東邊趕來一大隊人馬,為首的將軍騎著戰馬威風凜凜的那個人是誰呀!|

  • 6 # 趙先生110047856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邊塞詩的代表作。

    王昌齡,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中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汜水(今河南鞏義市東北)縣尉.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等官職,期間曾兩次受到貶謫,後在安史之亂中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害。王昌齡詩以邊塞,閨情言怨和送別詩為多,在他生前就負有盛名。他的七絕與李白並稱,被譽為“七絕聖手”,世稱王江寧。

    《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的這首詩是邊塞詩中的名篇。主要內容是感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

    詩的第一句最耐人尋味,具體含義歷來爭議頗多,明代的李攀龍,清代的沈德潛都有自己的見解。此句以互文的方式歌詠邊塞的天地,依然是可愛的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可至今依舊是戰事頻頻。

    二句寫徵人未還,也有穿越時空的歷史感,作者所看到的。不是一時一地的出塞將士遠去不回,而是千百年來,綿延不斷的熱血男兒悲壯而慘烈的出征場面。有了第一句的時間背景,第二句詩詞也就有了更加濃厚的歷史滄桑感。

    三四句借用漢時英勇善戰.愛兵如子的“飛將軍”李廣的典故寫出普通老百姓對於良將的渴求,表達了人民希望和平的共同心願。

    全詩以渾厚的氣勢,唱出雄壯豁達的主題,氣韻流暢,一氣呵成,千百年來一直備受推崇。明代人李攀龍曾譽之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實不為過。

  • 7 # 晉綏往事

    這首詩強烈的現實感,深遠的歷史感,使全詩顯得分外凝重而深沉。詩人將詩歌置於深廣的時空背景中,意境雄渾蒼茫、感情豐厚深廣,被稱為唐人七絕之壓卷之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大臉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