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嫦娥奔月745
-
2 # 機器人觀察
可以,但前提是需要有醫療護理機器人,和醫療手術機器人。還有包括智慧醫療系統。
隔離倉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醫院的隔離倉,一定是帶有潔淨室以及醫療處理工作臺的遠端醫療裝置系統。畢竟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抽血,注射,乃至提取唾液,拍攝CT,以及必要急救時候的手術。
一、這套系統本身就很複雜,不是一兩個月就能按照成功的,少說要半年以上。
二、這套系統目前國內沒有,目前也僅有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有。美國這次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就是採用的病人與醫護人員隔離,醫護人員遠端操控機器人,進行病情檢查,注射治療等操作。
美國治療新冠狀病毒使用的智慧聽診器機器人
帶有防護的醫療轉運床
三、造價很高。且人均擁有的裝置數量,短期內製造不出來。很可能你製造一套這種裝置,第二套要等待很久。
遠端手術機器人:可以實現醫護人員與患者隔離,甚至相隔千里進行手術目前以遠端手術比較成熟的是達芬奇機器人,達芬奇是全球手術機器人的頭把交椅。累計全球裝機量達到5000臺。可以告訴你的是,這也基本上是全球手術機器人的全部的裝機量。
上圖顯示就是達芬奇機器人,不接觸患者進行的手術,可以做包括心腦外科手術。累計手術案例超過500萬臺。可以說是成熟,且非常安全的手術機器人。
這類手術機器人,確實可以做到醫護人員與病人隔離,只需要將操作檯安裝在另外一個透明潔淨室。
但是這玩意的售價是2000萬人民幣,到2020年,全中國累計裝機量也不操作200臺。美國裝機量為2500臺左右。因為這玩意是美國企業造的。且作為直接接觸患者的裝置,需要在使用一次後,進行各類接觸物的更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醫療耗材,你可以想象一下,越是複雜的裝置耗材越貴。這一臺手術機器人一個手術的耗材費用就是4-6萬。
可不可以直接進行遠端診斷,遠端醫護處理?甚至遠端手術?
完全可以。如今超過千里的遠端手術都實施了多例。但問題是,需要龐大的基礎設定支撐。就目前而言國內,還沒有這個條件。但是在這次疫情過後,醫藥衛生領域一定會迎來一次發展,並且遠端診斷,醫護人員與傳染病患者之間一定能夠形成有效的防護與隔離。
與現代戰爭一樣,有錢的發達國家靠裝備,沒錢的發展中國家靠人力。我們的白衣天使們,作為最美的逆行者,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同病毒做鬥爭。
希望這次疫情之後,國內能夠升級醫療裝備,讓我們的醫護人員上戰爭能夠使用到先進的武器克敵制勝!
回覆列表
叫我說,像住酒店似的那樣的隔離最好,但達不到這樣的標準,還有就是不能只是像應付差施那樣隔離,要讓人人產生一種自覺隔離的戒備心很重要,有一種共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