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0565424157
-
2 # 大海教育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
幫孩子管理情緒,首先要做到的是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圖書館上自習。
這樣的場景,做為家長的你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呢?因為你也曾經這樣吼自己的孩子。
所以,幫孩子管理情緒之前,請先管好自己的脾氣,那該怎麼做?
1.轉移意識。
當自己火冒三丈的時候,首先試著冷靜下來,在心裡默唸“不能發火”,然後將自己的思想轉移到其他事情上,讓自己逐漸冷靜。
2.將壞情緒寫下來。
當孩子心情不好非常氣憤的時候,父母不要在孩子氣頭上說話,可以給孩子一張紙一支筆,讓他把壞情緒寫下來。
很多父母嘗試了這樣的方法都非常有效,不管是孩子把紙上畫的亂七八糟,還是在紙上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情緒,這都對孩子的脾氣有一種緩衝作用。
所以,當家長們生氣的時候,不妨也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緩解心情,不要急於讓脾氣爆發,傷害到親近的人。
當然,這是針對家長自身的,可是孩子的情緒不一定受自己控制,又該怎麼辦呢?
有一個方法叫做“積極的暫停”,它有這麼三個原則。
1、在孩子心情好時,跟孩子一起建立、佈置“暫停區”,跟孩子講清楚這不是接受懲罰的地方,而是讓自己心情變得好起來的地方,和孩子一起給“暫停區”起個好聽的名字。
3、最後要教給孩子,當他們的感覺好起來後,如果問題仍然存在,就要緊跟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做出彌補。
一個五歲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突然要求媽媽給他講一本從小朋友家借的故事書,而那本故事書已經歸還了。媽媽就跟兒子說:“書我已經還了呀!” 沒想到兒子卻開始滿地打滾兒、扔枕頭、扔被子,嘴裡不停地說:“我就要我就要我就要......”媽媽就先跟他共情,然後溫和堅定的一遍遍告訴他說已經歸還了,如果他想看,明天早上可以再去借。但是都沒有效果,最後孩子和媽媽都折騰得特別煩躁。就在媽媽忍不住要生氣,孩子也特別沮喪的時候,媽媽想到了積極暫停。
媽媽就對兒子說:“寶貝,媽媽現在覺得很無助,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到你,媽媽現在需要去我的冷靜區,待一會兒。” 媽媽的冷靜區在陽臺角落裡,兒子的冷靜區是在床底下。媽媽繼續說:“寶貝,等媽媽準備好了就回來,你也可以在你的冷靜區待一會兒,也可以過來陪媽媽。“
兒子爬進了他自己的冷靜區,媽媽自己的心情過了一會兒也平靜了下來,坐到床邊等著兒子出來。過了一小會兒,兒子自己就出來跟媽媽說:”媽媽我想睡覺。” 媽媽就抱著他說:“我們睡吧!”孩子又高興地跟媽媽說:“媽媽你看,我可以自己穿上睡衣了!。”此刻的孩子非常安寧,跟幾分鐘前的那個撒潑無賴的小孩判若兩人。當兩個人都處於負面情緒的時候,媽媽沒有和孩子發生戰爭,也沒有對孩子冷處理,而是讓彼此在感覺舒服的空間裡,舒緩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在媽媽和孩子的感覺都變好了之後,再去解決問題。
回覆列表
父母要當好孩子的情緒教練,首先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接納孩子的情緒就是允許孩子有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我們作為成年人,因為經歷了太多事情,情感就變得有些遲鈍,除非生活裡發生比較重大的事情,一件小事很少能在心中起大的波瀾。記得自己小的時候,因為家裡的小狗死了,我哭了一整天,好幾天都很難過。但是去年家裡養的一隻小貓沒有照顧好死掉了,我只是傷心了一會兒。
同時,我們的社會文化也經常教我們要“寵辱不驚”。作為一個成年人,一點小事就表現得情緒很激動,會讓別人覺得很不成熟。所以對於情緒表達,我們成年人經常是壓抑的。
但對於孩子卻不是這樣,我們經常看到孩子的情緒變化是很快的,一會哭了,一會又笑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特別是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
比如孩子丟了一件喜歡的東西他會哭,父母就會勸他說:這麼個小東西,丟了就丟了,有什麼好哭的。大人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讓孩子很惱怒,父母也會說:都是跟你開玩笑的,有真是小氣。
這些做法,都是不接納孩子的情緒,而孩子的情緒不被接納的後果是什麼呢?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從而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這個學期末的時候,我的孩子就有些小緊張,因為家裡人都跟他說:你要好好考,考好了給你買禮物,考好了寒假就會痛痛快快地玩了等等。臨考試前,孩子就有些焦慮,就對家人說:快考試了,怎麼辦啊,我覺得很緊張啊。
家人就勸他:只是一次期末考試,又不是高考,有什麼好緊張的。但是當時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我們說的話,還是說緊張。這個時候,我就發現其實家人沒有接納他的情緒。一次期末考試對我們來說可能真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的人生經歷不多,期末考試可以說真的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第二天陪他上學的路上,我就不動聲色地給他做了一次心理疏導。我問他:過兩天考試了,你是不是還是感覺很緊張?他說:是啊,一想到考試就緊張。我說:人遇到比較大的事情、比較重要的事情都會緊張,其實緊張是正常的啊,媽媽在遇到一些重要的考試也會緊張啊。
當我說這些話的時候,其實就是接納,告訴他他可以緊張,緊張只不過是一個人正常的情緒反映。
我又對他說:你知不知道,緊張也是一件好事情呢?你平時寫作業很快,很馬虎,經常會做錯很多題,為什麼呢?因為你覺得作業不重要,沒有緊張的感覺。但是期末考試的時候你感覺有些緊張,你就會重視這次考試,那麼考試的時候你就會很認真地讀題,就會考個好成績啊。
聽我這麼說,孩子非常開心,他說:對啊,我一緊張肯定就會很小心很仔細地做題,不會總是出錯誤了。從這天早上談話後,孩子很放鬆,沒有再提他緊張的事情,並且期末的確考得還不錯。
所以,在平時生活中,不管孩子有什麼樣的情緒,傷心也好、失落也好、憤怒也好、緊張也好,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納,在接納的基礎上再進行引導或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