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珠寶鑑定師媛媛
-
2 # 御梵希珠寶
這個問題問的好,往往我們只關注光彩照人的珍珠,很少留意這些產珍珠的母貝會怎麼處理。珍珠的產量很大,也就意味著母貝的量也會很大,這些被劈開的母貝是直接丟棄了呢,還是另有用途,下面和大家說說。
一、吃掉
上面的事例,說明帶有珍珠野生的貝類,是完全可以吃的,只是由於收到外來物的傷害,它的肉質沒有不帶珍珠的貝類鮮嫩,這點上如果是喜歡刺身吃法,感覺比較明顯。這是取出珍珠貝類的一個處理途徑。
二、做成貝珠
以前珍珠市場上,就是珍珠,最近又出來一種視覺效果和珍珠很像的替代品,貝珠。貝珠的材質實際就是海水珍珠的母貝,在母貝取完珍珠後,透過機械加工,做出半圓或圓形,再透過塗層、電鍍工藝,貝殼就變成了形似與珍珠的貝珠。
三、丟棄
現在的母貝,基本都是人工養殖,人工養殖時難免會用藥預防各種貝類疾病,這樣的貝類吃了會影響健康,再有就是淡水珍珠母貝中珍珠數量很大,多的有幾十顆,取完珍珠後,蚌體已經慘不忍睹,也沒法再食用。更多是直接丟棄,或者將它再利用,作為飼料等用途。
-
3 # 南紅講堂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其實不同貝類被取出珍珠之後的去處也是不同的。
不知道你們出去玩的時候遇到過現場從蚌中取珍珠的店鋪?像杭州這邊的河坊街每到夏天就滿是取珍珠的吆喝聲,而他們對待蚌的態度比較粗魯是自己開殼取珠,蚌自然也就死了。
淡水貝類不過取珠人對蚌的態度其實也是有區別的,像剛說的杭州河坊街這種景區內的珍珠店鋪取的多是淡水蚌。這種蚌養殖簡單,而且蚌本身的價值並不大,所以他們都會比較粗魯的直接掰開貝殼尋找;
海水貝類但是像海蚌的話生長就會比較緩慢,而且珍珠品質好產量低,取珠人一般都會很小心的將它微微開口,尋覓出珍珠之後再將蚌放回去繼續養殖。
這也決定在這取出珍珠之後貝類的去處,像淡水貝類自然也就時死了,肉質多會用來餵養雞鴨,貝母則用來假冒珍珠;像海蚌就放回海中繼續養殖,等待下次結珠。
-
4 # 梅里的傳說
珍珠是專指一種產生於貝類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碳酸鈣的礦物類球形粒體,內含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因而色彩斑斕。
習慣上把單殼貝類叫“螺”,—“螺珠”;雙殼貝類稱“貝”,—“貝珠”。不管貝和螺,其殼的基本結構主要被分為三部分,最外層是由硬質蛋白組成的角質層;中間為方解石或文石晶體組成的稜柱層;最 內 層 為珍珠層;三層殼都是貝或的螺軟體部分外套膜分泌物逐漸聚集凝固而形成的;如果在分泌形成的過程中產生了遊離變異現象,會機率性產生珍珠。
貝和螺自然中有的生活在淡水裡,也有的生活在海水裡,而海水裡的種類要多很多;故形成的海水珠要比淡水珠品種要多些!
清朝時,由於女真人原來生活的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的河蚌(貝)產的一些珍珠被列為貢品,故一度以“北珠”(已絕跡)為珍。
珍珠也是國際上的“寶貝”,國際上也有一定另類劃分標準…
在1893年,一個叫御木本幸吉的人在日本三重縣的相島上成功培育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養殖天然珍珠,結束了只有“野生天然”珍珠的歷史;而隨後不久,珍珠的生成原理也被大致搞清楚了,於是在多種貝和螺上透過人工置核等珍珠養殖技術被陸續發展起來了。
中國的珍珠養殖技術發展起步晚些,主要是在太湖地區(淡水珠),福建沿海(海水珠);太湖地區一般用河蚌,福建多用馬氏珠母貝;日本珍珠養殖技術一直是世界領先的,在國際珍珠市場上話話權也比較強;而在養殖珍珠上,中國高階的珍珠相對不多,但是淡水養殖珠產量很大,價格也不好,經常論斤賣那種…像螺類的鮑魚珠,日本可以搞出球形鮑珠,國內也有的試驗過,只能搞出半球形…
做為養殖珍珠的載體貝或者是螺,取岀珠後基本上就是棄了…
回覆列表
我們把珍珠分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也就是淡水貝和海水貝。所以取珍珠後也要看什麼方式取,取的方式不對,蚌就會死掉,死掉只能扔掉了。
一 淡水珠由於一隻蚌產一圈珍珠,高產,時間短,取珠要完全開啟蚌,所以蚌會死掉。海水珠由於一隻蚌只產一顆珠,低產,時間長,取珠的時候要格外小心,用鑷子之類的取,不會讓蚌死掉。
二 雖然蚌可以吃,尤其是淡水蚌,很多人都不願意吃。尤其是取出珍珠的蚌,人工養殖的,都不會吃。基本上都是扔掉處理。
三 海水蚌如果取出珍珠,還活著是可以繼續放回海里的。
總之,從蚌裡取珍珠的方法,如果是劈開珍珠蚌後取珍珠,蚌當然會死。取完珍珠基本上都是當做廢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