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事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夢裡提前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
11
回覆列表
  • 1 # 獅王昂首

    應該都是無意識的,刻意去夢,或者夢到後刻意去尋找,不經過好多代人的傳承是不能做到未卜先知的。

    我相信有,但也是那位朋友說的天機不可洩。

    因為我曾經有過上帝視角的感覺,雖然範圍不大,但是很玄乎的。

    現代人們忙忙碌碌心靜不下來,這些東西也就淡了,成為幻想,應該有像小說裡傳承很古老的家族,有什麼心法武學吧。

    窮文富武是真的。

    富人靠科技,窮人靠變異,一半真一半假。

    過好每一天是我們應該重視的。

  • 2 # 漢周讀書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隋朝重臣楊素的兒子楊玄感發動兵變,拉開了隋末大亂的序幕,此後陸續爆發了一百三十多次農民起義。

    隋煬帝楊廣整天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二月,隋煬帝以巡幸為名,倉皇逃至江都(今屬江蘇揚州)。

    隋煬帝到了江都,非但不反思自己的過失,反而變本加厲地尋歡作樂。某一天,隋煬帝喝得爛醉如泥,攬鏡自照,對身邊的蕭皇后說:“好頭頸,誰當斫之?”,不想竟一語成讖。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發動兵變,派人擒獲隋煬帝。宇文化及抽刀打算殺掉隋煬帝的時候,隋煬帝說:“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

    宇文化及不給面子,不同意隋煬帝飲鴆自盡,隋煬帝只好解下自己的巾帶,命校尉令狐行達將自己勒死,時年只有五十歲。

    詭異的是,隋煬帝當初來到江都,曾作五言詩——“求歸不得去,真成遭個春。鳥聲爭勸酒,梅花笑殺人。”有人說隋煬帝恰好死在三月,“遭春之應也”。

    就在兵變發生之前,江南民間流傳一首童謠——“江水何冷冷,楊柳何青青,人今正好樂,已復戍彭城。”隋煬帝被殺的地點在江都行宮附近,這個地方就叫彭城口。

    還有更神奇的,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位高僧,就預測了這一事件的發生。唐朝人趙蕤[ruí]創作的《長短經》記載:南北朝時期,南朝的金陵高僧寶誌和尚曾寫過一首詩——“牽三來就九,索虜下殿走。意欲東南遊,厄在彭城口。”

    如果說這些都是牽強附會,那麼看看南宋經史學者王應麟在《困學紀聞》一書中的“測字”,聊作茶餘飯後的笑點。王應麟借南唐徐楚金之口,批評隋文帝楊堅沒文化,不學無術:“隨文帝惡‘隨’字為‘走’,乃去之成‘隋’字。”

    ——隋文帝楊堅在北周時期受封隨國公,後逼迫七歲的北周靜帝禪位,建立“隨”朝,他討厭“隨”字中的“辶”,認為“辶”意味著“走了”,很不吉利,於是改為“隋”朝。

    事實上,這個“隋”字更不吉利,古文含義是——“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殊不知‘隨’從‘足’,‘足’,安步也,而妄去之,豈非不學之故?”

    因為隋文帝的無知,“隋朝”就成了天下亂軍刀俎上的魚肉,任人宰割,“隋朝”的“辶”是真走了,可是“足”也沒了,何以安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修用的扣板是環保材料嗎?裡面是否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