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集集討學

    一是課業負擔一下子加重了,而這些課程都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需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才能吃得透;       

    二是與小學相比學習的重點不一樣了。小學階段所學的東西只要“知其然”就行了,而初中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更多的則是還要“知其所以然”,即除了懂得“是什麼”之外,還要知道“為什麼”和“怎麼樣”,也就是說對課本知識不但要領會掌握,還要善於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也是學習的關鍵之所在。尤其現在正逐步推行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新課改,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對初中生的學習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是初中學習的主動性更強了,對學生的要求也更高了,必須具有高度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才能保持理想的狀態。比方說有一些同學,小學時各方面表現都很不錯,可進入初中過後則每況愈下,以至失去信心,最終自暴自棄。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則是自我放縱,自己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形成惡性迴圈之後,想“剎車”都沒辦法。尤其是在實行新課改的背景下,主動學習對於孩子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四是在學習知識的方法上,小學的許多知識重在“記憶”,而到了初中更多的則要側重“理解”並要懂得融會貫通,即要注重每門課乃至各學科間的知識聯絡,注重書本知識與社會現實的聯絡。初一所學的知識便是初二、初三的基礎,物理、化學就離不開數學知識,再如現在的中考,政治題也涉及到數學的分析方法,化學、物理題更是貼近現實生活。如果只是死抱書本不放,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掌握知識,將來只能是無所適從。   初中三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年級不同,大體分為三個階段,不同階段,學生所面臨的發展的問題不同。       初一主要面臨的是“適應性”問題,有些同學就是因為適應性不強,不能順利地實現“角色轉換”,學生學習成績在初一會開始出現小部分分化。有些同學如果自身和家長的相關工作做的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現“初一不適症”。       初二主要面臨的是鞏固定型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出現大面積分化,如果處理不好,有些同學可能會出現“初二綜合症”。       初三是如何應對升學壓力的問題。如果不能正確把握,孩子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意相不到的棘手的問題。       這其中哪個階段家長都不能鬆懈,家長對此要有個清醒的認識,並要超前做好適當的準備。對於家長來說,眼下主要是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避免學習生活轉型期的各種問題的出現。也就是要扶上馬,再送一程。       這裡特別要提一下“初二綜合症”和“初三危險期”。 “初二綜合症” 。對於初中生來說,初二是求學生涯中至關重要的階段,是個重要的分水嶺,是一道重要的關口,這一關闖過去了,初三基本上能處在比較有利的競爭態勢。所以有“得初二者得天下”的說法。因為透過初一學年的學習生活,進入初二過後,學生的學習狀態趨於穩定,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基本定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獨自旅行會很心酸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