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題記一:你可以不喜歡我的文字,也可以不喜歡我這個人。但別不喜歡這個世界。別變得麻木、冷漠、孤獨。請你動人、動己,在某一刻為世界、為自己淚流滿面。

    這兩個詞好像有對立的意思。放在一起似乎有點不倫不類。

    直覺應為一種先天的反應,是眼對眼、心對心的直接反應——聆聽並跟隨自己的心。它使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變得通透和明晰。往往意味著驚喜、敏銳。比如愛情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直覺——就象心靈的雷達不驚意的搜尋中剎那間的迴應與共鳴。心與心之間等待了無數回的夢沉澱為一剎間的碰撞。

    直觀天地、俯查人事。我們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動我們的“身體及其沿伸”的發展——吃、穿、住、行及其對應的美食、文化、建築、汽車、飛機等等外部學科。致使人類原始的本能的生命力、感應力在不斷退化,我們與宇宙、自然、心靈、靈魂之間的通道被割裂以至於無。所謂“天人合一”即“返璞歸真”。

    我們依然保留的許多原始的傳統、愛情、親情、美、善,甚至人性都是直覺的反應與延續。這是宇宙對人的饋贈,自然對我們的遺傳。

    理性、經驗看似褒義的結論恰恰是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割裂式的自我保護。說的好聽叫理智,說的難聽點叫防範。

    人的偉大在於創造了脫離人而獨立存在的各種奇蹟。當我們找不到發自內心的原始強大力量時,我們發現可以馴服並藉助其它的力量來改造世界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經驗、理性”——對外界的反思與總結。有一個詞叫“心有靈犀”,還有一個詞叫“鴻雁傳書”。意境都很美。前者可稱為“直覺”、直接,後者可稱之為“藉助、間接”。

    社會在從“簡單”走向“複雜”。人心也從“單純”走向“封閉”。“直覺、直接”則往往帶來了傷害(來自人類自身)。所以我們在自己與外部世界之間架設了一道自我保護的“無形的牆”——理智、思考。當我們找不到原本可以直達的心與心,心與自然、宇宙的介面時。我們搭起了這座“理智、經驗”的橋樑來溝通世界。前者稱之為“宗教信仰”,後者稱之為“科學”。

    理智、經驗是一種嚴密嗎?不是。而嚴密意味著一個封閉的、有限的空間。不是開放的、無界的。所以我一直稱科學為“有限的純粹性”方法學科。

    我們在不斷地失去自己的直覺和“天人合一”的反應,從而漸漸失去並割裂與母體(自然、宇宙)的直接聯絡並單獨進化。我們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尋“無限”的母體之路除了融合我覺得並它途——回到最初的起點,找到來時的路。

    題記二:我總有一種感覺——宇宙中很多原本並不存在的“物質”、“粒子”、“反物質”正在被“科學”製造出來,而科學只稱之為“發現”而不是“創造”。魔鬼也許並不存在,只是被科學不經意地“創造”了而己——沒有虔誠之心、信仰之約如何敢擁有“至高無上”的可以毀滅一切的力量。

    無知的無畏只限於自己,有知的無畏是對一切存在的傷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每一件事都是往壞處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