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東勵志語錄

    1認知和分辨力有提高

    十歲男孩在認知和分辨力並沒有達到成熟水平,對於一些事物的看法還相對較片面。這主要源於利已行為導致十歲兒童常常圍繞自己的興趣或者心情而看人做事,對於隨心情而定的現象,和以往那種直接拒絕有所不同的是,如果家長或者老師能夠合理地加以引導和分析,十歲兒童很容易接受勸告或建議,而後去做該做的事。

    2、情感日漸豐富,但是情感表達能力下降

    由於十歲兒童對自我感受的優先放在首位,加之閱讀和理解能力增強,情感世界日漸豐富。和以往那種天馬行空的想像所不同的是,十歲兒童的情感需求更現實,往往集中在吃喝玩樂學方面更多一些。凡是家長能給予滿足時,十歲兒童則認為自己的父母非常好,凡不能合理滿足時,則會內心有不滿,認為父母對自己不好。

    3、自我意識增強,膽子更大

    自我意識增強表面看是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去看人做事,但是從心理活動的動機來看,往往是察言觀色或隨風而動。就如在課堂上凡是愛經常違反紀律的同學,其同桌或周圍的同學極易被影響和帶動,這種架秧子起鬨現象,不僅讓個別帶頭起鬨的兒童自我感覺很良好,更為關鍵的是透過獲得心理上的優勢,可以隨意破壞規則或違反紀律,而老師又拿他們沒有辦法。

    4、自控和自律意識開始兩極分化

    十歲兒童在學校裡也極易受師長的影響,如果老師懂兒童心理,且教學與管理得當,往往班級整體秩序較好,無故違反紀律的同學就相對少一些,整體學風也相對保持較好。但如果老師教學與管理能力有問題,儘管每天扯著嗓子喊,班級整體秩序仍然較亂。這樣一來,就會讓以往遵守紀律的同學也被裹挾其中,自控和自律意識呈現下降趨勢。

    5、秩序感下降,磨蹭拖拉現象加劇

    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使十歲兒童在行為方面開始有我行我素的苗頭。只要不感興趣的事,哪怕是在家裡寫作業或在課堂上聽課,都會心不在焉。這些行為表現則直觀地體現了注意力開始下降,對於家長或老師的指令可聽可不聽,既而表現出秩序感下降。

    6、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但是選擇性更大

    十歲兒童在人際交往方面已經可以落落大方,少有以往那種羞怯的表現,這說明在人際交往中自信心有了明顯的進步與提升。

    7、脾氣暴躁

    8、自尊心更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哪些半途夭折的遊戲沒上線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