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廣訊
-
2 # 飛雨落月
其實這跟春節為何年味兒淡了,實屬同根同源。元宵節是中國乃至整個漢語言文化圈的傳統節日。代代相傳,歷史悠久,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元宵佳節,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的慶祝活動延續至這個月圓之夜,並推向了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習的節俗。
其實每一個節日的與眾不同與隆重與否,均取決於這個節日的儀式,也即內容與形式的花樣繁多,異彩紛呈。這些習俗文化透過此時此刻把每一個人的喜悅祥和的心境放大擴充套件開來,進而在這個群居的街坊鄰里間傳匯出去,波瀾到整個國家,盪漾到每個角落,盛放出整個節日的繽紛斑斕,熱情洋溢...
記得《小王子》裡,狐狸與小王子的一段對話:“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猜燈謎、吃元宵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有耍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些豐富的慶元宵節的形式與內容在這個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面前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不被年青一代所珍視。
究其原因:
(1)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網路的普及,社交娛樂的充斥,人們及時行樂觀念的深植,以及社會價值觀念的引導,已經把人們的生活佔領並且統治。翻天覆地的社會變化,深深的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
(2)在異地打拼者的紛紛返城,再一次告別了那個土生土長的家鄉,而家鄉的人員的寥落與異鄉習俗的不融合,致使家鄉的節日習俗儀式的荒廢與異地文化的疏離感。
(3)亦與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休慼相關。這些東西是要一代代沿襲下去的,在這個傳承環節的疏漏終將導致文化的衰落。這不是一個人與一個政府的職責,而是全民族的事業。
個人淺見,拿來一起探討...′
元宵節是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叫元夕、元夜、上元節,是新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因歷朝歷代都有觀燈的習俗,故又稱燈節。
近年來,確實感到元宵節有些冷清,尤其是北方農村,開展的元宵節活動更少,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小編認為無外乎四點:一個是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因素。隨著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現在人們的生活太豐富了,什麼電腦遊戲、手機遊戲隨時能玩,網路電視電影隨時都能觀看,很多人元宵節都在房間裡做自己的事情。
二是國家提倡節儉因素。隨著節儉之風的吹起,各個地方都很少安排元宵節期間的活動,比如燈會,煙花焰火晚會,秧歌比賽等活動越來越少。
四是農村人員流動因素。新年過了初五,就有人陸續背上行囊,有的是返城工作,有的外出務工,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前都有一個返城高峰,並且走出去的大多是年輕人,農村中最有生機和活力的一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