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最早是啥時候呢?
11
回覆列表
  • 1 # 六個土538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我們這邊的習俗會在早上放鞭炮,晚上煮上熱乎乎的元宵,或者餃子美美的吃上一頓,吃完飯後全家一塊去看煙花,看燈展。記憶中白天還有扭秧歌,舞獅的等節目表演。小時候特別喜歡跟在扭秧歌的身後,跟著人家巡街表演的走,覺得特別開心。

    元宵節

    元宵節的由來

    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建立《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節日習俗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 2 # a葉大叔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民間流傳的說法是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東方朔決心幫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也在此時流傳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關節響是什麼原因?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