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記憶中的相思雨

    說點有關“90秒滿分作文”的部分。 正常的新聞播報,1分鐘在180-200字左右。由於表述情緒語氣會有緩急,所以一般也不會超過220個字。90秒,即一篇300多字的短文。 用標準儀態、闡述“絕對不錯”的思路,並且要有極高的“完成度”(包括語句、語序、儀態、口齒……)。這事兒非要談撒貝南思路好、參賽者思路正……不是,這哪兒有思路水平高下可言,所有的切入點,都是常年的積累給到的第一反應。 這麼琢磨一下吧: 撒貝南給所有參賽者的時間幾乎是完全一致的15秒,包括“三、二、一”。除了用語氣調整,在有明顯時間的多個字詞時間差異的情況下,會進行1秒左右的停頓(如安琪部分)。 這15秒,參賽者是不會去聽撒貝南的闡述的。而是會用2到3秒觀看文字前半部分,構思切入點,調整姿態和語氣。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內,結題點題的三四句思路應該有了雛形。撒貝南的角度更好、更有“新聞味兒”,但是他的思考和立論時間是遠超作者時長的。他有時間(甚至賽前拿題),有條件來規劃自己的闡述思路,但是跟參賽選手——一個要確保競賽中完賽的人——去談思路水平高低,是不是太非人化了? 很明顯這300來字中,參賽者要完成的部分包括但不限於:描述文字部分主要內容,描述新聞圖片關鍵點,議論參與,表述觀點,收尾。公共場合參與發言的人,常用拖慢發言語速來進行下一階段的思路佈局。而參賽者在表述已知部分的時候,思路也要倒到下一句。就勢必有急有緩。用姚軼濱參賽部分舉例:1、各位好,歡迎您收看……我們選出的關鍵詞,是“見證”。——這個部分其餘的都可以視為主持人常用的的“話佐料”。核心內容只有“新聞關鍵詞”+“見證”。2、闡述照片,再度新增“那可是轟動一時的照片啊”之類的緩衝,為再次看清、描述新聞背景和確認新聞主體做好陳述準備。3、教育資源不平均、希望工程部分,屬於實打實的出內容的部分。展示參賽人對該類新聞事件的基礎積累。4、“……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部分,時間已經過半了,如果還不把“關鍵詞”說出來,等於整段新聞的結尾和關鍵詞在一起。所以必須要開始想辦法扣上之前的關鍵詞。——參賽人於是用了“她就是自己生命歷程的一個見證者”。這個部分點題並不高明,但是高明在於參賽人維持住了整段表述的完成度。5、“她見證……”這段屬於由前句向後倒出來的部分,但是思路明顯在準備後續的“見證”+收尾。所以“成長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兼職)”這句話,是有語病的。6、結尾部分,教育資源下沉、向貧困地區沉是非常好的“語言表述方式”。7、回扣“中國夢”部分,已經開始做好“每一句都可以做結尾”的準備。“我們見證的是中國快速發展的時代”“將在美好的年華當中,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重任即將交到你們身上”“你們準備好了嗎”——這是最見主持人功力的部分。 沒有人是人肉計時器,但是把所有應對做好腹稿和預案,就是一套優異的方法。 積累、規劃、調整、衝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篩和四維是一起做的嗎?一般是20幾周左右開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