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維策論

    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並不是在整個社會上去消滅諸子百家,只留下儒家。而是在上層社會推崇儒家,在朝堂上重用儒家,而其他諸子百家自然路就窄了。

    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提出的是“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所以董仲舒並沒有採取措施去消滅諸子百家,而是推崇重用修習孔子六藝的儒生,以此絕了其他百家的仕途,但是漢武帝真的這樣做了嗎?

    治國離不開法家,中國曆朝歷代都非常看重律法,甚至有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主張。直到現在,依法治國都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漢武帝雖然搞了個“獨尊儒術”,但是他的親信張湯就是法家,張湯被儒生們口誅筆伐為“酷吏”,根本原因也是因為他是法家。

    其實早在秦始皇時期,嬴政就意識到了國家想要強大,就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思想。他用的是法家思想,還搞出了一個焚書坑儒,後來由於量刑過於嚴苛所以被批判為“暴秦”。

    漢朝初期推崇黃老學說的無為而治,但是這樣卻不利於調動國家龐大的能量。漢武帝覺得董仲舒畫的餅看起來頗為可口,所以採用更加包容兼併,更會因統治者需求而改變的儒家學說來統一全國思想。

    事實上,諸子百家的學說都對治國有好處,特別是法家、農家、墨家等實幹型的學派,他們雖然絕了仕途,但是也能在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比如成為小吏、農夫、工匠等等。可他們終究是在上層社會沒有了話語權,最後成為了被壓迫的一方,泯然眾人。

    你原意讀了書去做小吏、農夫和工匠受人壓迫嗎?還是讀了書去當官受人尊敬?人都是趨利避害,所以後生們紛紛選擇儒家學說。

    最後諸子百家學說裡面有用而被稱為為“術”的部分被儒家吸收。而訴求自己利益和主張的,也就是那些被稱之為“道”的部分則被摒棄,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以至於現在我們一提起傳統文化腦海裡浮現的就是老儒生的形象。

    就連一直以來和儒家鬥得昏天黑地的法家也在這種大環境中被迫轉型,套上一層儒表法裡的外衣。其實歷史上那些有能力的官員無不精通律法,至於有多少是儒表法裡,有多少隻是把律法當做工具那就不得而知了。

    基層的吏員是必須精通刑律的,這些人被法家思想“汙染”的機率最大,以至於後來官是官,吏是吏,修了刑律當了小吏就絕了仕途,再也當不了官了。而儒生們則可以透過科舉考試,直接凌駕於他們之上。如此一來,法家就永遠成為了儒家治國的工具。

    其他的諸子百家也是一樣,或是在漫長的抗爭和演變過程中成為了儒家的一部分,或是永遠地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而在漢武帝這樣的統治者眼中,諸子百家各有所長,是可以拿來雜用的,這就有點類似於呂不韋的雜家思想。有用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用,但是卻需要有一個“載體”,於是在漫長的百家學派競爭中,包容兼併又善於變化的儒家勝出了!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輪滑板的入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