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obert羅老師

    我認為裝置維修人員應具備以下的素養。

    (1)適應性

    裝置維修改人員要能適應未來多元、多變的製造業,所以裝置維修人員應要有能力瞭解各種多元、多變的生產裝置。

    (2)靈活性

    裝置維修人員若具備靈活的素養,就不至於在製造業變遷的時候手足無措,或因無法適應而被淘汰。

    (3)創造性

    科技文明的進步顯然是來自於人類的研究開發的能力,然而這種研究開發的能力卻需要有發揮的機會,如果沒有誘導反而扼殺了其創造潛力,則是培訓的一大敗筆。幫助員工維修工作技能的養成,企業就得促使生產裝置的維修與改進,跟得上市場變化需求。

    2.裝置維修人員培訓要點

    裝置維修的效率化,即以裝置的可靠性、維修的系統化、維修者的技術、成本的最適當平衡為目的。由於維修的業務和個人的資質及能力有相當大的關係,因此,維修者的知識與技術是維修業務的基本。具體要點如下。

    ①對當今的維修工程來說,瞭解程式知識變得越來越重要。

    ②培訓輔助工具,特別是電腦,已經替代了傳統的培訓方法,所以,受訓人員要熟悉電腦的操作。

    ④安全、環保的規章與執行。

    ⑤基本維護工程原理,比如機械元件、材料、量測與控制、電氣裝置、儀電控制、電腦等。

    ⑥基本手藝、手工具和機械技藝等。

    3.裝置培訓種類

    (1)場內訓練OJT(On the Job Training)

    基本上這種教育或訓練以不離開現場為原則,認為在技術方面以對電氣、儀表、程控電腦生產製程控制(以下簡稱為程控)為最重要,因為這類裝置不比機械裝置,它們的變化太快,技術需求稍不留意就有“趕不上”的感覺。

    並且,如今電氣、儀表、程控幾乎全都進入了電子化時代,更重要的是,還涉及到軟體程式,各個製造廠家的設計理念也不盡相同,因此藉助OJT在現場進行訓練、教育,較易獲得技術成效,使裝置操作人員瞭解裝置運轉的原理、裝置的規範與效能,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地操作裝置。

    (2)場外訓練OFFJT(Off the Job Training)

    OFFJT的重點首先在於基礎專業知識的教育,其次在於技術的養成。這種訓練多屬於教室訓練(Classroom Training),對機械、電氣、儀表、程控,甚至土木維護人員都非常重要。

    此外,在對管理階層的維護人員進行訓練時,就不能完全著重在技術或專業知識的訓練課程了,更要偏重在管理方面的訓練,如統馭、領導等。

    除此之外,還有將維護人員派往裝置供應商的製造工廠內訓練,這種訓練應該在新裝機器匯入的時期就要派遣,這種訓練多集中於專業技術。而當裝置供應商派技術工程師到工廠來做工程技術指導時,則是應當安排OJT方式的訓練,會比教室訓練效果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說,房間一個地方可以放魚缸,魚缸的邊上又可放鮮花嗎,不是鮮花放魚缸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