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肝膽外科夏雲連醫生

    乙肝透過中醫治療的話,基本上就是穿山甲這一類的,還有就是調理免疫力控制病毒數量的藥物來進行調整,但是透過中醫治療並不是絕對可以控制的,中醫主要還是作為輔助用藥,或者是中西醫配合起來治療效果會更好一些,單用中藥效果比較差。

  • 2 # 冼守業

    中醫認為,慢性乙肝的病因多是溼、鬱、虛,宜疏肝健脾、胃

    乙肝,一直是一種難纏的疾病,在西醫治療上,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往往會使用到抗病毒藥物、調整免疫功能藥物、保護肝臟細胞藥物等等。

    在中醫的角度上,乙肝有特殊的含義。

    中醫認為,肝屬五臟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疏洩,主筋華爪,開竅於目,與膽互為表裡。

    中醫認為,乙肝跟溼、鬱、虛三個因素有關。所謂乙肝病毒,是一種“溼熱疫毒”

    的邪氣導致的,溼性黏膩,容易造成病程延長,形成慢性乙型肝炎。

    溼、鬱、虛,到底是什麼?

    ·溼熱(寒)

    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就是我們常說的溼熱,具體表現為口乾、口苦、喜歡喝冷的食物,會小便黃、舌苔黃、厚、膩的症狀。

    寒溼跟溼熱相反,他們有明顯的身體沉重感,每天都覺得很累,同時胃口差、大便不成型,是溼寒的主要症狀。

    ·鬱

    鬱鬱寡歡,肝氣鬱結。中醫認為,人的情志會影響人的五腑六髒,如抑鬱、壞心情,會影響肝臟的疏洩功能。

    ·虛

    當一個人長期患病,人的精氣神就會被慢慢消耗,被稱之為“虛”。同時,一些先天不足的人,也屬於“虛”的範疇。

    中醫認為,慢性乙肝久久不愈,主要有兩個,一是肝與脾胃關聯,若肝功能不好,自然會影響脾胃的正常,從而導致營養吸收差,免疫力低於常人。

    而免疫力差,則更容易受到乙肝病毒的侵犯,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造成惡性迴圈。

    所以,面對慢性肝炎,就應該以疏肝健脾胃為主要目標!

    脾胃虛弱的人,症見沒有胃口、精神疲倦為主要症狀。透過肝脾同治,改善脾胃的功能,保護肝臟,提升免疫力,這樣乙肝疾病的情況才能有所好轉。

    因此,在中醫治療上,常用到柴胡、靈芝、丹參、五味子等疏肝健脾的藥物來輔助治療乙肝疾病,或者使用(健得)五靈膠囊,來疏肝健脾活血,減少乙肝病毒對於肝細胞的損傷,緩解慢性乙型炎症導致的納呆、腹脹噯氣、脅肋脹痛、疲乏無力等症狀。

    總的來說,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是相當複雜的,具體治療方案是需要針對疾病的早中晚的來進行分型治療,對於已經出現了嚴重肝硬化或者其他併發症的乙肝患者,還是儘早到西醫治療更為合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哺乳期孩子缺乏維生素b2要怎麼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