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黎濤微世界我在等著你
-
2 # 高樓避愁
八十年代我吃過馬肉。
早就聽說馬肉不怎麼好吃。為啥還要買呢?這裡就有一段故事了。
八十年代中期吧,那時交通不發達,少數民族一般都住在山上,為了託運物資,比如把他們的產品託下山來賣,再把城裡的貨物,特別是日用品託回去自己使用,因而喂的馬和驢就比較的多。一旦馬或驢老了,或者是有些殘疾,就殺了弄下山來賣。那時吃驢肉的人非常少,因此,驢肉很便宜,一兩角錢就可以買到一斤了。因此,我們常常買驢肉吃。
說起吃驢肉,那可是一個好東西。你將買來的驢肉清洗乾淨,再在開水中過過水,然後切成適當的小塊,放上大料,再適當加上鹽,大火燒開後,用文火慢慢地燉,燉著燉著,一種撲鼻的香味便瀰漫出來,即使你離廚房很遠,那種香味也能叫你垂涎欲滴。一直到燉爛就可以品嚐美味了。
有一次,一位少數民族又背了一大揹驢肉來賣,記得是一角五分錢一斤,我和同伴一起買了五斤,由於價格便宜,心裡特別高興。
為了吃可口的驢肉,還特別花了三元多買了一瓶"劍南春”好酒。回家後,我們仍然按照原來的辦法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泡製,看到肉已經燉爛,一盆冒著熱氣的驢肉端上桌子,大家一嘗,大失所望一一酸的,原來是馬肉!
同桌的朋友們,大呼上當、上當!從此知道馬肉的味道的確酸。
-
3 # 鄭在豫見
馬肉可以吃
不說古代,就拿現代,驢肉火燒的發源地,現在也是一驢難求!
就說我們這邊,鍋上是指屠宰場,每天大量的馬兒被殺, 轉眼間就成了一道道驢肉大餐![呲牙][呲牙][呲牙]什麼驢大腸,醬驢肉,全都是馬肉,逢年過節,都去鍋上那個驢肉,一般的關係,拿到都是馬肉,幾個月不遇見一頭驢了![捂臉][捂臉][捂臉][捂臉]夥計,放心吃吧!
-
4 # 潮汐獵人YFM
馬肉
馬肉不僅好吃,而且相當地好吃。在我們當地市區的包家馬肉館,二層樓上每天門庭若市,馬肉,炒馬肉,馬肉醬,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馬肉的纖維比較粗,加上獨有的烹製手法,讓人回未無窮,這就是包家馬肉的獨特魅力。
在城區動遷之前,新建地區的路邊就有一戶馬肉館,房子是礦區老公房房頭接出來的。屋裡的空間不大,就能擺幾張桌子。
老闆當廚師,一個女兒當服務員。他這的招牌菜就是馬肉醬和醬馬肉,再加上幾個配菜,就能讓我們吃得肚子酒足飯飽。他家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都有人來吃,有時半夜回家都能看到有人還在那喝酒。
現在動遷了,這家馬肉館不知搬遷到什麼地方去了,都已經10多年了,估計老闆就是能做,也幹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