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準確率已經很好了
現在有了大氣觀測+物理機制研究+模式運算的現代天氣預報方法,雖然還有待提升,但準確率肯定不低
降水預報不準,目前的降水分為兩種,一個是對流性降水,一個是系統性的降水(包括鋒面、氣旋、颱風等)這兩種降水的空間尺度不同,目前在氣象界上,空間尺度越小,預報難度越大。
目前各種先進的數值模式對於一些大尺度的物理量,包括各種大尺度系統的運動都可以較為準確的把握,而對於中小尺度系統來看,預報仍然十分乏力。目前中國各省區氣象臺已經陸續開始列裝經本地同化的WRF、RUC等模式,對於這些中小尺度雷雨天氣預報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仍然差一些,尤其是暖區對流等天氣,目前無論是數值預報,還是預報員的主觀分析,都十分乏力。(這在於對動力條件無法計算出精確量級,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還有一點就是人們的主觀意識,畢竟強對流這種天氣過程的致災性很大,而且因為空間尺度的問題,很難準確精細化預報,這樣其實很難精確防災,目前有效的辦法就是畫出一片潛勢區,然後轉天密切潛勢區內的回波動向,做好強對流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而對於像颱風這種大尺度天氣系統,目前的把握效能很好,相對來說就能把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而在這方面人們的抨擊顯然很弱,而對於晴天陰天氣溫這類,即使有些誤差人們自然也不會去說什麼,除非把0℃預報成35℃,不過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媒體傳播,有些媒體只顧吸引眼球,賺取自己的點選量,根本不管傳播訊息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像是去年622華北地區的冷渦暴雨,完全是中國氣象愛好者微信造謠,而媒體以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添油加醋搞的像創世紀洪水一樣,自然造成的影響相當強大,而實際上降水強度根本沒那麼大。說簡單點就是就是氣象臺明明沒這意思,被媒體報道出去就有這意思,然後大家一窩蜂罵氣象臺
其次預報的精細化以及傳播問題,這個也是造成民眾感覺不準的主要原因,一般人不可能天天盯著看資料,看雷達,而氣象臺短時臨近釋出的預報很多時候無法準確及時送達民眾手中,如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是氣象臺要思考改進的
另外目前氣象臺存在“寧空勿漏”預報準則,對於一些難以拿捏的天氣過程,寧可空報,也不能漏報,報了沒下至多損失的是氣象臺的面子,挨幾句罵就完事了,但如果沒報卻出現了,有時候造成的損失會非常慘重
天氣預報其實本身是一個機率問題,很多時候的天氣形勢其實根本給不了準確答案,在目前的科技條件下,現在的預報水平已經是最好的結果。要接受其不確定性,正確認識不確定性並作出最好的生活工作安排。任何科技都有它的侷限性,習慣於接受的單一而線性的邏輯在天氣上確實很難實現,尤其是夏季的對流性天氣。以目前人類對於氣候這個龐大、複雜、非線性系統的認知水平,這就是事實
目前的準確率已經很好了
現在有了大氣觀測+物理機制研究+模式運算的現代天氣預報方法,雖然還有待提升,但準確率肯定不低
降水預報不準,目前的降水分為兩種,一個是對流性降水,一個是系統性的降水(包括鋒面、氣旋、颱風等)這兩種降水的空間尺度不同,目前在氣象界上,空間尺度越小,預報難度越大。
目前各種先進的數值模式對於一些大尺度的物理量,包括各種大尺度系統的運動都可以較為準確的把握,而對於中小尺度系統來看,預報仍然十分乏力。目前中國各省區氣象臺已經陸續開始列裝經本地同化的WRF、RUC等模式,對於這些中小尺度雷雨天氣預報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仍然差一些,尤其是暖區對流等天氣,目前無論是數值預報,還是預報員的主觀分析,都十分乏力。(這在於對動力條件無法計算出精確量級,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還有一點就是人們的主觀意識,畢竟強對流這種天氣過程的致災性很大,而且因為空間尺度的問題,很難準確精細化預報,這樣其實很難精確防災,目前有效的辦法就是畫出一片潛勢區,然後轉天密切潛勢區內的回波動向,做好強對流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而對於像颱風這種大尺度天氣系統,目前的把握效能很好,相對來說就能把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而在這方面人們的抨擊顯然很弱,而對於晴天陰天氣溫這類,即使有些誤差人們自然也不會去說什麼,除非把0℃預報成35℃,不過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媒體傳播,有些媒體只顧吸引眼球,賺取自己的點選量,根本不管傳播訊息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像是去年622華北地區的冷渦暴雨,完全是中國氣象愛好者微信造謠,而媒體以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添油加醋搞的像創世紀洪水一樣,自然造成的影響相當強大,而實際上降水強度根本沒那麼大。說簡單點就是就是氣象臺明明沒這意思,被媒體報道出去就有這意思,然後大家一窩蜂罵氣象臺
其次預報的精細化以及傳播問題,這個也是造成民眾感覺不準的主要原因,一般人不可能天天盯著看資料,看雷達,而氣象臺短時臨近釋出的預報很多時候無法準確及時送達民眾手中,如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是氣象臺要思考改進的
另外目前氣象臺存在“寧空勿漏”預報準則,對於一些難以拿捏的天氣過程,寧可空報,也不能漏報,報了沒下至多損失的是氣象臺的面子,挨幾句罵就完事了,但如果沒報卻出現了,有時候造成的損失會非常慘重
天氣預報其實本身是一個機率問題,很多時候的天氣形勢其實根本給不了準確答案,在目前的科技條件下,現在的預報水平已經是最好的結果。要接受其不確定性,正確認識不確定性並作出最好的生活工作安排。任何科技都有它的侷限性,習慣於接受的單一而線性的邏輯在天氣上確實很難實現,尤其是夏季的對流性天氣。以目前人類對於氣候這個龐大、複雜、非線性系統的認知水平,這就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