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16807372217

    古代八大文體為:表、說、記、銘、序、辯、傳、詔

    1、表

    (議論文)奏議的一種。

    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中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此外,還有一種專議朝政的文章,又統稱“表”。“表”的基本特徵是“動之以情”。

    2、說

    (議論文)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頗為相似。

    3、記

    (記敘文)雜記。

    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文遺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說、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五花八門。

    4、銘

    (稱頌功德,記敘文)用於述功紀行或警戒勸勉,文辭精練,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體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與格言頗相似。

    銘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文體,用來記述事實、功德的文字,述公記行、有時也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體。

    5、序

    (記敘文)贈序。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

    序(敘)是一般的序言,放在書的前面;跋則放在書的後面,即後序。

    上古時代的序都是放在後面的。有人認為《莊子·天下》篇就是《莊子》的序。至於《淮南子·要略》篇,《論衡·自紀》篇,《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敘傳》等,更顯然都是序言,它們都是在書的後面。《說文解字》的序也在後面。後來像蕭統《文選》等書,序文才移到前面。

    6、辯

    “辯”即辯是非,別真偽,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一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

    論辨類就是論說文,包括哲學論文、政治論文、史論、文論等。先秦諸子書,一般都可認為論文集(通常都以政治為主)。單篇論文則以賈誼《過秦論》為最早。

    論辨類或者是發表自己的主張,闡明一個道理(論):或者是辨別事理的是非,駁斥別人的言論(辨)。舉例來說,《淮南子》是論,而《論衡》則是辨;《過秦論》是論,而《神滅論》則是辨。

    7、傳

    (記敘文)記述個人生平事蹟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蹟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蹟。多采取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貫用於史書。

    8、詔

    詔令類是皇帝對臣下的書信。詔令和奏議本來都是書信,但因封建時代最高統治者被認為與一般人不同,所以臣子給皇帝的書信叫奏議,皇帝給臣下的書信叫詔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梁詠琪的《短髮》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