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叔
-
2 # 青魚小賢
《過秦論》中的先王之道主要是指“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中的這種不愛惜珍寶和土地來結交賢士,籠絡人才之心的策略,這種策略自秦孝公開始,得到後代秦王的繼承,但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就開始焚書坑儒,對讀書人沒有尊重敬重之心了。
賈誼在文中的的意思主要是批評秦始皇的這種做法有違先王之道,至於是不是商鞅時的法律,這隻能說是一個國家的策略,和法律是不相干的。如果非得說法律的話,就是秦沒有統一六國之前更加愛惜人才,應該在法律上會有所側重。而事實上,不管是秦朝自孝公以來都重法,只有呂不韋執政時期採納百家之長,但仍然改變不了秦王國重法的事實。而秦王嬴政更是法家的推崇者,他重用法家中的李斯為丞相,更是韓非子的鐵粉。
至於後面秦朝為什麼會暴政,這和秦始皇個人重法的思想和性格,還有統一六國後的治國策略沒有得到轉變有關。
-
3 # 收復舊山河
這個題目有點大,我嘗試著回答如下:
《過秦論》裡,”廢先王之道”是商君的法律嗎?
不是。
商君指商鞅,“廢先王之道”不是具指商鞅擬定的法條,而是泛指廢除各諸候國遵循的舊禮一一個人傾向於認為它就是“周禮”或是以“周禮”為核心的諸子百家之儒學體系。
但秦始皇的”廢先王之道”的理論體系裡面,是有著商鞅的變革思想及理論核心的。
秦皇一統天下而二世便亡,作者賈誼年紀輕輕卻見識深刻。一個攻戰殺伐無堅不摧讓各諸候國聞風喪膽的政權,卻死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陳涉手裡,根本原因很簡單 :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商鞅不簡單,改革有成,但作繭自縛,自己定的法把自己困死了。
贏政了不起,當了一回始皇帝。但焚書坑儒,毀滅文化傳承,殺讀書人,專橫狠毒,故死得早且狼狽,兒子又不成器,立馬丟了他的江山。
-
4 # 陋巷讀書
先王自然是始皇帝以前的秦國君主,廢除的是先王的治國之道。
過秦論始於秦孝公,秦孝公的崛起依靠的商鞅變法。商鞅帶給秦國的強國之術,效果是民以殷盛國以富強,民眾“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秦國才有實力統一六國。後來商鞅被殺,國家政策並沒有廢除。
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國家版圖擴大很多,民風各異,人心不穩,故而採用一種新的統治方式。統一之前,追求的是國家的富庶,軍隊的強大。統一之後,沒有強大的敵人,追求的是政治的穩定,民眾臣服。
回覆列表
先王之道,字面意思是歷代國君的治國之道。應該是指秦始皇所採取的治國之道不同於以往歷代國君的做法,根據當時秦國統一天下後的實際情況去制定新的措施!並非指廢除商鞅法令。
說的更簡單些,秦始皇是根據實踐進行政治體制和治理機制改革,對於商君的變法,有修改也有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