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性科普者

    簡地說,主角光環就是你在追劇或者看文學作品時,有一種心理,主角總是死不了。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主角光環在兒童劇、動漫作品、遊戲中表現尤為突出。這樣,故事情節才引人入勝,遊戲才有“遊戲”可言。因為青少年主要關注的是主角發展情況、主角的生死結果,因此,對於自制力差的青少年,主角光環是“上癮”的主要原因。如果沒有主角光環的存在,例如歷史劇、紀實劇,對青少年是沒有吸引力的。不少成人也存在主角光環,表現在看武俠小說或電視連續劇,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小時候聽過說書,每到孫悟空被妖精捉去的關鍵時刻,就是一句“且聽下回分解”,害的大人、小孩天天晚上去聽書。後來,有了收音機,也天天聽書,再後來,電視取代了說書,成為天天看電視,現在手機又取代了電視,成為時時看手機。不知道以後還有什麼可以取代手機,不會是VR吧?因為,VR可以睡著、躺著、走著看,符合現代人懶的特性。

    本人喜歡看諜戰故事片,其主角光環的魔力很吸引人。說明什麼?說明在文學作品中,主角光環是故事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必須的藝術手段。作者心目的主角如果是一位英雄,當然要寫他如何走上英雄的巔峰,必然要把他付出的努力、奮鬥精神、犧牲精神展示給觀眾。如果沒有主角光環,意味著沒有巧合,沒有“貴人搭救”就沒有故事,即使有故事也不能引人入勝。

    主角光環不斷地給主角創造各種有利的條件。有的電視劇對主角的設定我總認為有點過分。無限重生,要死了還跳崖,竟然還沒有死,和現實生活相比,也太不靠譜了。以一擋十,甚至壞人無數,來多少人都贏不了,也太假了點。有些戀愛感情片,主角的朋友是不是太多了,不能對年輕人有引導作用,可以說是負能量作品。

    主角光環也可以理解為人類的一種好奇心。在一些科普片中,總是把問題的答案設定在最後,而且中間的小問題不斷,讓人繞著問題轉,也起到主角光環的效果。另外,一些奇聞異事,如飛碟、瑪雅人的故事、金字塔之謎、外星人、自然界中的一些反常現象、百慕大三角等等,更是抓住人們好奇的心理,步步為營,主角光環較為明顯。從影片的點選量可以略見一斑,包括本人在內。對於一些喜歡政治和歷史的人,歷史題材、選舉爭鬥的影片,主角光環也比較明顯。類似於央視《星光大道》、《開門大吉》、《等著我》和愛奇藝的《奇葩說》,集知識性、娛樂性、競技性、思想性為一體的節目,也有主角光環的味道。

    綜上所述,主角光環,本人的理解是,“利用文字、音訊、影片誘導人們產生好奇心、好勝心的事情開始、過程和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遠大天天明和莎普愛思哪個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