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看浮沉

    這個問題難度有點大,但是依據訓練的流程,估計有下面幾步。

    先理論後操作。

    坦克的理論還是挺多的,一個坦克組至少有4個乘員。一個是駕駛員,一個負責裝彈,一個是觀察手,還有一個就是狙擊手。不同人員對待專業的要求也不一樣的。各種駕駛技能的和射擊技能都有一套理論需要掌握的。

    分專業訓練,合成訓練。

    不同的成員都要進行自己的專業訓練,只有對自己的專業技能過關了,一個駕駛小組才能利用坦克進行配合訓練。

    先模擬,後實彈。

    坦克訓練可不是隨隨便便的,油耗就不說了,炮彈也是錢啊。都是進行小組配合熟悉了,再進行實彈的射擊。

    以上都是純屬理論情況,二戰中人員損失大,估計也就是簡單培訓下,就戰場上練技能了。活下來的都是靠上帝!

  • 2 # 鍛刀煉心

    1943年的蘇軍“坦克海”震撼了整整一代人,強大的基礎工業和遼闊的國土面積造就了蘇軍的鋼鐵洪流。在衝進柏林的那一剎那,德軍計程車兵眼眶裡填滿了紅紅的五星。

    嗯,刀君文筆還需努力。不扯了,回到正題。蘇軍坦克兵訓練主要分兩個階段來講:衛國戰爭之前和之後

    衛國戰爭爆發之初蘇軍的坦克兵,都來自於蘇聯各地的院校,如哈爾科夫高階坦克兵指揮學校、基輔高階坦克兵工程學校,阿拉木圖高階坦克兵指揮學校等,學制四年。系統的培養出基礎坦克兵和基層幹部。包括駕駛員,炮手,觀察員,修理兵等專業人員(類似於藍翔技校的培訓加實操)。而坦克部隊指揮人員除部分來自上述坦克學校外,基本出自馬林諾夫斯基坦克兵學院,戰爭理論和素養都是不錯的。

    二戰前的學校

    馬林諾夫斯基坦克兵學院(刀君找不到大門------的圖片)

    上課的指揮員們

    衛國戰爭轉折點出現後,蘇軍開始組織起反攻。這時原有的訓練體系已經跟不上部隊需求,於是部分坦克旅開始降低新編制的人員要求,招來大量的司機,拖拉機手,步兵機槍手,火炮部隊的二炮手,身強體壯的人,各取所需。進行的是戰場培訓(類似於我們抗戰時“二娃子,跟我後邊,別丟了”那種)。老手帶新手,往往上午剛剛講完,下午新手就成了老手繼續講(老手掛了)。在戰爭殘酷的篩選下,那些天賦好,氣運爆棚的優秀人才開始升遷,並把自己的對戰知識繼續交給新兵蛋子。這時偉大的朱可夫元帥下了一道事關蘇聯延續性的命令,要求戰場上生存七個月的中士(基本做到的不多)回到坦克學校“進修”。這樣為蘇軍最後的進攻柏林留下了一批精銳之“士”。實際上,是去讓他們熟悉操縱新型坦克T-34-85去了。來張1943年反攻前的坦克旅編制圖,65輛坦克一千多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吃核桃對面板有什麼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