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觸不周山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著名的漢族民間神話傳說。共工,又稱共工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古書《淮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而告終。這一傳說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鬥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遠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解釋就是藉助於神話,透過大膽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象。這又是中國北方人民對於地形及現世界的並未十分美滿所起的一種解答。在開闢神話中,這該是尾聲了。中文名共工怒觸不周山實 質神話故事共 工相傳為古代水神 掌管洪水史籍記載版本多樣古今點評茅盾《神話研究》共工介紹共工,炎帝裔。據《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襖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宋羅泌《路史·後紀二》注引《歸藏·啟筮》:“共工人面蛇身朱發。”相傳共工為水神。《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話最著者,為共工與顓頊之戰。《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顓頊,黃帝之裔(《山海經·海內經》)。故此戰實為黃炎戰爭之繼續。此戰又或傳為共工與高辛(《淮南子·原道》),神農(《雕玉集·壯力》),祝融(《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路史·太吳紀》)之爭。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殺共工之臣相柳等傳說,由禹為黃帝系統人物,當亦系黃炎戰爭之餘緒。今河南杞縣流傳的“女媧補天”傳說則謂:共工、祝融、女媧、棺人為兄妹。共工與祝融因吃天鵝蛋相爭,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塌洪水氾濫,女媧乃有補天之舉,似更原始。《史記》記載《史記·補三皇本紀》:“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絕。”此戰或又傳說為顓頊,神農,女媧,高辛與共工之爭。《國語》記載《國語·魯語上》載:“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也就是霸九州。實際上是說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伯(霸)主,即中原部落聯盟的一個首領。這反映了九個氏族住在九個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於首要地位。徐旭生說共工氏居住地在今河南省輝縣。郭沫若說:共工氏長期活動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這個地方古代稱為九州,可能來源於共工氏的九個氏。後來,這裡往西的山區中還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餘部延續下來的。
共工怒觸不周山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著名的漢族民間神話傳說。共工,又稱共工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古書《淮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而告終。這一傳說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鬥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遠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解釋就是藉助於神話,透過大膽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象。這又是中國北方人民對於地形及現世界的並未十分美滿所起的一種解答。在開闢神話中,這該是尾聲了。中文名共工怒觸不周山實 質神話故事共 工相傳為古代水神 掌管洪水史籍記載版本多樣古今點評茅盾《神話研究》共工介紹共工,炎帝裔。據《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襖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宋羅泌《路史·後紀二》注引《歸藏·啟筮》:“共工人面蛇身朱發。”相傳共工為水神。《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話最著者,為共工與顓頊之戰。《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顓頊,黃帝之裔(《山海經·海內經》)。故此戰實為黃炎戰爭之繼續。此戰又或傳為共工與高辛(《淮南子·原道》),神農(《雕玉集·壯力》),祝融(《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路史·太吳紀》)之爭。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殺共工之臣相柳等傳說,由禹為黃帝系統人物,當亦系黃炎戰爭之餘緒。今河南杞縣流傳的“女媧補天”傳說則謂:共工、祝融、女媧、棺人為兄妹。共工與祝融因吃天鵝蛋相爭,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塌洪水氾濫,女媧乃有補天之舉,似更原始。《史記》記載《史記·補三皇本紀》:“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絕。”此戰或又傳說為顓頊,神農,女媧,高辛與共工之爭。《國語》記載《國語·魯語上》載:“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也就是霸九州。實際上是說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伯(霸)主,即中原部落聯盟的一個首領。這反映了九個氏族住在九個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於首要地位。徐旭生說共工氏居住地在今河南省輝縣。郭沫若說:共工氏長期活動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這個地方古代稱為九州,可能來源於共工氏的九個氏。後來,這裡往西的山區中還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餘部延續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