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茉莉姐講公考常識

    要孩子好好吃飯,家長應該注意幾個方面:   1.固定就餐時間,固定就餐位置。每次用餐的時間儘量固定,最好有適合寶寶高矮的固定餐位。可以在寶寶的高腳座椅下面鋪一張塑膠桌布或報紙,使清潔地板容易一些。一定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要讓孩子瞭解“吃飯”就應該在餐桌上,是一件需要安靜完成的生活環節。孩子吃飯速度慢,因此媽媽在每次給孩子盛飯時應該少盛勤添,這樣就會避免吃涼飯。   2.家裡不要給孩子存放零食,如果孩子隨時都在吃零食,或者讓孩子感覺到“不吃飯反正可以吃零食”,那孩子就不能好好吃飯菜了。這樣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孩子 營養不良 的。   3.精心調配食物。寶寶胃容量小,亂吃零食影響其食慾。烹調時需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調動寶寶用餐的積極性。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麵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形態、色彩可愛的小餐具,讓孩子喜歡使用這些餐具進餐。另外,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做飯菜的過程,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孩子不但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而瞭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讓孩子對進食大家一起做的食物有一定的心理期待,增加進餐的快樂。   4.就餐情緒愉快,就餐專心致志。不要在用餐時訓斥孩子,應讓孩子心情愉快的用餐。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錯誤的價值觀。   5.不挑食不偏食。寶寶對一些剛剛食用的食品不習慣,家長應帶頭吃同樣的食物,給孩子做個榜樣。“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所以,家長一定不能在飯桌上一會說這個菜鹹了,一會說那個有魚腥味,自己從來不吃等等。   6.另外,平時要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多鍛鍊多運動,這樣身體能量消耗了,孩子才會有進食的需求。還要養成孩子定時入睡起床的習慣,生活規律了才會有正常食慾的。   最後要說明的是:飢餓才是最好的調味品,如果在已實施的以上所有辦法且機體無病痛的情況下,實在不願意進食的,那就說明孩子真的不餓,不必強求,不妨讓其離開飯桌,去搭積木,看書等,那麼下頓飯就能香噴噴地吃。但是,在下一頓飯之前,除了給孩子喝點白開水,就一定不能給吃任何零食和飲料了,不然,到了下頓孩子也不會感到飢餓了

  • 2 #

    這是很多的寶媽都面臨的問題,我家寶寶現在快四個月,我也怕以後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提前看了好多關於這方面的資料,評論最多最被肯定的還是要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就要慢慢的新增輔食,新增飯,慢慢減少吃奶的時間,這樣一來,相對來說斷奶還是稍微好斷的多。 還有現在很多賣寶寶食品,蔬菜面,彩虹面這些好多,造型都很可愛,也都沒什麼新增劑,可以給寶寶試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藝術如何變成了一個空洞的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