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我悅讀
-
2 # 永遠是學者
沒有網路的年代,記得家裡只有一臺老舊的十六英寸彩色電視機,過年放寒假回到家中,小縣城有線電視還未普及,老爸特別喜歡看電視,每天能從一清早開播看到晚上說再見,電視的播放效果特別不好,室外天線豎在樓頂,用一根導線牽下來連在電視機上,每逢颳風下雨,電視訊號就歪歪扭扭雪花點嗶哩嗶稀里嗶啦雨點似的下,老爸就坐在沙發上唉聲嘆氣,讓我們這幫做兒女的無地自容,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心如針扎,為了讓爸媽能看上好電視,為了盡孝心我往往第一時間就爬上樓頂,握住室外天線的鋁棒,左校校右挪挪,一邊高聲呼喊樓下的哥哥弟弟,好了嗎?好了嗎,不好就再移方向,基本上整個春節我就賴在房頂上,狠不得天天用手握著天線,讓爸爸能看到清楚滿意的畫面,讓爸爸能看上滿意的電視是我的終級目標,能在電視訊號上出現爸爸滿意的效果是我少年時最大的樂趣。
-
3 # 豫薦紫弦
沒有網路的時代首先就是,快放寒假的時候村裡面打餈粑。然後就是殺年豬。這兩樣都是村裡人幫忙乾的。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熱熱鬧鬧的。小孩守的著餈粑窯,等著吃著熱餈粑團。打完了以後。這時候年貨已經辦的差不多了。家家戶戶忙著炒瓜子,炒花生,做糖果,做果子。有的家裡條件好,還能看到很多臘肉在那裡曬。到了除夕那一天。村裡有的是中午過年,有的是晚上過年。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村裡面都有一個禁忌。吃年飯之前祭祖 給老祖宗上香 燒紙錢 感恩自己的祖先 貼春聯,貼門神,貼年畫。貼完之後才吃年飯。從這個時候起東西不管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往外面拿了,表示是自己的財運。而且也不會有串門的現象發生。那時候在村裡面還允許放二踢腳。再加上一串長長的鞭炮。有的沒有充分燃燒好。然後小孩子就撿回家自己去玩。晚上的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嗑瓜子烤著火。一般都是家裡面當家的或者老一輩的要守一個晚上。給老祖宗上香。不用守夜的 一般都會打牌,川牌居多。那個時候麻將還沒有興起,最多就是骨牌 撲克都很少玩。小孩都是有大人給的,或多或少的壓歲錢放在枕頭下面 了,據說這個習俗來自於宋朝。一直到第2天早上接年。同樣是要放鞭炮叫接年 。就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我們這裡初一早上去村裡面拜年。每家每戶都要去。先是村裡面所有的男丁串門拜年。如果村裡面有人在這一年去世,家門前會貼著交叉黃紙,拜年的人是要去磕頭的,因為亡者為大。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沉默表示對亡者的尊重,村裡面的女守著家,接待拜年的上門。給他們拿瓜子端茶送水。分煙。說著喜慶話。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放棄所有人前嫌。熱熱鬧鬧的把這個年過好。其實孩子們是最盼望過年的。因為過年有好東西吃,還有新衣服穿,而且犯點小過錯,大人也不會去責怪自己。就是可以讓自己任性幾天。
回覆列表
沒有網路的時候,春節晚會也不能吸引孩子,當然最喜歡的就是放鞭炮。小時候花炮比響炮貴,大部分都放的是響炮。有一種叫“小鞭”的響炮,把一掛炮拆散,每個小鞭像圓珠筆筆芯一樣粗細,從中間折斷,炮藥散出一些,用香點燃,是瞬間的呲花,響炮當花炮放,轉瞬即逝的煙火,帶來無盡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