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5
回覆列表
  • 1 # 白先生的琥珀

    閏五月。

    相關介紹。

    閏五月是指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故閏五月則是每逢閏年加在農曆五月後六月前的那一個月。在21世紀前後,閏五月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閏月。

    公元1998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3周。農曆戊寅年(虎年),閏五月,共384天。

    所謂的閏月,就是一年當中多出來的一整個月。

    這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迴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月。

    也就是說,新的歷法中會出現一年有13個月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經過改良有利於農業活動的歷法就是農曆。閏月的產生是為了協調陰曆與陽曆的矛盾。

    陰曆的一年平均只有354天左右,比地球公轉週期少了11天。這反映在古代的情況中,最直接的就是一年過完了,四季還沒輪完。

    古代的中國是農業社會,其後變化直接指導著農事。為了讓曆法和四季輪迴對上節奏,古人決定人為增加一年的長度,於是他們在陰曆的基礎上,設定了閏月。

    在農曆中,閏月出現在哪個月之後就叫做閏幾月,比如2017年的閏月出現在農曆的六月之後,所以叫做閏六月。

    由來:農曆是中國的傳統曆法,所採取的傳統農曆是一種以陰曆為基礎,同時又融合陽曆成分而形成的歷法,即為陰陽合曆。

    陽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為一回歸年而制定的。陰曆則以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而制定,根據月相確定日期和月份。

    一個陰曆朔望月平均為29.5306天,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陽曆迴歸年(約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的時間差距會超過一個月。

    因加入了陽曆成分,故農曆是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屬陰陽合曆。

    由於純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

    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

    與陽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曆年相比陽曆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

    為了協調陰曆年與陽曆年之間的天數,於是農曆便透過“置閏法”進行調整使兩者年總天數相適應。

    現行農曆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隔兩年到三年,就必須增加一個與上一個月相同的農曆月份,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

    置閏法的規則是依據與陽曆迴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氣來定的。一個迴歸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如果二十四節氣從立春排到大寒,那麼第奇數個就叫做節氣,第偶數個叫中氣。

    農曆用十二個中氣分別表徵一年的十二個月,中氣與中氣之間的平均相隔相較一個陰曆朔望月會多出近一天。

    長此以往,總會出現中氣在月末的現象,那麼接下去的一個月必然會沒有中氣而只剩節氣了(也就是下一個中氣位於之後第二個農曆月的月初)。

    於是這個沒有中氣的農曆月份就被稱作上一個月的閏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以人工接管次數和里程來評價自動駕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