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76190583394

    你在描述中說道,“父母離婚,沒感覺。”這個描述有觀念,但沒有情緒感受,說明你自覺不自覺的使用了心理防禦機制中的“情感隔離”防禦機制,就是情感和觀念分開,對事情只有觀念,沒有情感,為的是在坎坷的境遇中,避免陷入痛苦的漩渦,保持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權宜之計。

    這種觀念和情感分離,觀念保留,情感壓抑的態度,必須貫徹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上,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你連帶對很多東西都喪失了感覺,或者僅有很淡的感覺,但保留了觀念,甚至因為情感的缺失,觀念更加理性,也更多的按理性在生活,因此如你在描述中所說,“一切超過別人的不是興趣讓我做的,是我覺得理所應當來的。”

    壞處就是失去了生活的快樂和激情,早晚理性會被解構,理所當然的“理”沒有了,就會失去做所有事情的動力,就會覺得自己像機器人、冷血動物、死人一樣。為什麼理性會被解構?因為一切原以為理所因當的事情,如果沒有了快樂,它的目的還存在嗎,就失去了理所應當的根基。

    情感和觀念,或者說感性和理性,就像人的兩條腿一樣,需要互相支援,才能行動自如。所以,需要重新迎請自己的情緒感受加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來。它就像是被你打入冷宮的妃子,你並沒有真的失去它,只是把她隔離了。但你請出來的可能是一個對外部環境極度敏感的妃子,需要強有力的保護和安撫,否則情緒容易從缺席到入場就失控的狀態。最好透過心理諮詢的陪伴,支援自己良好地調節情緒感受,適應現實生活中種種容易引發煩惱的事情。

    過去的你,如果沒有“情感隔離”的心理防禦機制,恐怕不會有現在的很多成績,反而可能陷入非常消沉墮落的狀態。但是,這種心理防禦機制,已經慢慢不適應你繼續成長的需要了,你得和它告別,你將會實現一次自我完善的飛躍!

  • 2 # 使用者7169188564904

    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有:壓抑、隔離、合理化、否認、移情、投射、退行、昇華等

    (1)防禦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

    (2)防禦機制是藉支援自尊或透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於受傷害。從它的作用和性質來看,可分為積極的防禦機制和消極的防禦機制兩種。   

    (3)防禦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衝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禦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禦自我免於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4)防禦機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禦功能作用改變的結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   

    (5)防禦機制可以單一地表達,也可以重疊地表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處理好孩子與手機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