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一些人二十六七還沒談過戀愛,原因歸於自己父母婚姻不幸福,導致自己不相信感情,戒備心理強,他們就算戀愛了稍微感覺不適就逃避,也不顧別人感受,是他們太自私,只顧自己,還是過於矯情?而相反有些人即使經歷家庭鉅變,亦或感情上的屢屢受傷也依然能收起自己去愛人,這是什麼差距?
37
回覆列表
  • 1 # 熊玲心理諮詢

    通俗理解就是,臉皮厚的人,不易受傷,臉皮薄的人容易受傷。但這還不太能使人知其所以然,臉皮的厚薄為什麼能決定易否受傷?臉皮厚是咋回事,臉皮薄又說明啥?

    我們可從哲學、心理學角度來理解,人,是什麼構成的?為什麼有人很健康、強大,有人很病態、懦弱?簡單講,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的人格結構,是由本我(代表自然屬性的需求、情感、慾望)、超我(代表規則、禁忌、道德良心、責任等需求部分)、自我(代表協調本我與超我之間的意識、意志)所組成,即,人是由千絲萬縷的自我所組成。常態下,人的人格發展相對健康、成熟,意味著他的自我發展良好。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發展有障礙,比如獨立性自我有停滯,或自主性匱乏的人,那麼成人後,他很難處理好自我與工作、自我與他人關係中必然會有的獨立與依賴之間的衝突,常常表現為迴避矛盾,做事沒毅力,推卸責任等,但心理既不服也不承認有不如人的自己。自我發展障礙者,自尊心是虛弱的高傲,屬“紙老虎”外強中乾,容易受傷的一類人。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深入認識一下:你有幾個自己?假如,你開始認識我是誰,試著自我剖析,做反思性的詢問:你有哪些沒看見的自己?內心活躍的角色有哪些?她們對你都幹了些什麼,意義何在?這些迴歸自我的反思,可以令自己活得更清晰明白。

    通常情況,那些容易受傷的人,是因缺陷的性格所致,主要有:情緒化、分裂樣思維、非黑即白、易怒的偏執性格;自負、執拗、近乎妄想的理想化、易怒的自戀性人格。他們在人際關係中,只索取對自己好的,不好的都是別人的,在親密關係中,只強調自己“絕對正確”,若事與願違,很容易較真、埋怨或激怒。

    更好理解的表達,容易受傷的人,他們心裡面有兩個濃重的自我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受害者自我,是從小因自己“不好”而不被喜歡,只被嫌棄、被責難、受欺負、受打擊而形成;迫害者自我,也因從小“不好”而感受的經驗,反向認同(也叫感同身受、潛移默化)了養育者的迫害者形象,這個角色起著挑剔他人、責備自己的功能。同時說明,許多養育者的內心也有兩個濃重角色:受害者、迫害者。我們在生活中,並不陌生這樣的成人:本來各方面條件都還可以,但他在哪裡都是一副愁眉苦臉,與人抱持距離,一旦交流,就有訴不完別人的幼稚、別人的不是。

    總之,在容易受傷的人心理,有一道曾遭否定的深刻傷疤,有部分還未癒合,一旦再遇他人的否定,或拒絕,哪怕他人完全無意,都會觸碰到傷處,令當事者護痛而反擊。

    註明一下,這裡說的臉皮厚,要撇開性格幼稚、耍無賴的厚臉皮,而是指承受力好的厚臉皮,他們的性格是有彈性、風趣幽默、能自嘲、有反思力、比較自信自我的人,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換句話,他們是不太容易受傷的人。

    自我發展不夠好,如上面解讀的心裡住有受害者、迫害者自我,多屬於臉皮薄的人,他們沒有足夠的被愛、被肯定之後的自信和勇氣,自我怎樣全依賴於外界的眼光和關注,這必然活得小心翼翼,像個刺蝟,既累又苦。

  • 2 # 嫣然73101274

    也許是年幼時遭受過接受不了的創傷導致的,年幼時帶來的心靈上的折磨,到了長大成人也是消除不掉的,這種情況下會很痛苦,會感覺自己是一個套子裡的人,出不來,提高自我認識,慢慢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飛機制造業需要鐳射類專業人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