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905157991

    這個話題很大,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第一、不要把相聲捧得過高。

    相聲在成為藝術之前就是一門手藝。舉個例子,紫砂壺大師在成為大師之前,他所製作的紫砂壺就是用來喝茶的,等他真正成為大師後,他的作品才兼具收藏價值。烹飪、刺繡、瓷器、書畫…等等,幾乎所有的中國文化在起初只是一門手藝,經過不斷的完善和進步才成為藝術。

    相聲曲藝也是如此,幾乎所有的大師名家在一開始只是一個“匠人”,一個靠手藝吃飯的匠人。現在來說相聲的最大問題在於,整個行業都很浮躁,大多數人都喜歡透過拔高相聲的作用,來體現自己的價值。上過電視就是著名相聲演員,有點歲數就是相聲藝術家…,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大家都精於鑽營而疲於創作。

    相聲之所以從輝煌走向沒落,很大原因就是有人在人為的拔高相聲,當高到一定程度就脫離了群眾基礎,自然就沒落了。

    第二、觀眾的培養。

    相聲起於市井,相聲演員和觀眾的關係就如同魚和水,水裡可以沒有魚,但是魚不可以離開水。

    在過去的某段時間,相聲就曾經脫離過觀眾,大話空話充斥在相聲舞臺,看似活得很精彩,其實更像是被做成標本,證明相聲還存在的標本。也確實,魚一旦離開水,想保持原來的狀態唯一選擇就是標本。

    最近幾年情況有所好轉,德雲社等一大批民間班社透過在小劇場說相聲,發展了一大批相聲觀眾。觀眾用腳投票是最真實的體現,演員說的好與不好直接導致觀眾是不是買票,只有透過觀眾檢驗的相聲演員才有資格談傳承。

    借用郭德綱的一句話:“觀眾為你花三毛錢都覺得虧,你還探討什麼相聲藝術…”。

    第三、平臺對相聲的重要性。

    這點也是最重要的,相聲要發展必須依賴平臺,現在的平臺無非兩種,一種是小劇場+網路,還一種就是電視。

    電視的普及對相聲行業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但是電視也對相聲行業造成了傷害。電視相聲的首要標準就是“新”,正是一味的求新導致了對傳統的顛覆,而對傳統的顛覆又談何傳承?

    傳統相聲之所以能被稱為“傳統”,很重要一點在於它在當時的“時新”,而能被流傳下來就證明並非一無是處。我們不否認傳統裡有許多糟粕,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傳統裡存在精華,相聲包袱可能會陳舊過時,但是相聲技巧是融會貫通的。

    吳兆南先生曾說過一句話“江湖無字”,意思就是技巧無法用文字表達,即使見諸文字也只是表達其中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相聲有教材,但是教材教不出人才的原因,撰寫教材是根據撰寫者自身的體會,但是未必人人適用,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對前輩的復刻。

    所以我的觀點更傾向於:博採眾家打基礎,然後透過小劇場的不斷打磨尋找自己的表演風格,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客戶,選擇自己的市場。

  • 2 # 小黑豆

    傳承?

    先讓更多的人知道有相聲這麼一門曲藝,再談欣賞。

    我們現在對於傳承最大的誤解是,以為有幾個腦殘粉就是傳承。

  • 3 # 小龍男護士

    我個人認為,應該二合一的方式,德雲社目前是這麼做的。

    大專班應該有,學什麼,學小段,學傳統,練習基本功,比如繞口令得學,太平歌詞得學,傳統相聲的經典段子得背,最起碼最基本的得會表演,包括相聲語言結構的講解,包袱產生的過程,也就是相聲理論需要學習。剩下的就是大量的閱讀,四大名著啊,聊齋啊,各種詩詞啊,閱讀的一定要多,無論什麼書,中國歷史的更要讀的多,金文聲老爺子,一面牆書架的清朝的書,說過這樣的話,我講清朝的書,什麼書都得看,我不能讓觀眾問住,正史野史的,民間傳說的,都得知道。相聲演員就需要巨大的閱讀量和觀察生活的能力。

    大專畢業,能工作麼,肯定不能,在舞臺,在電視臺,甚至電臺,你也只能是背背詞,你缺少大量的經驗,就像現在有幾個本專業的工作,本專業畢業就能幹,是一個道理。可以在大專期間就拜師,或者畢業了拜師,這樣老師就不用從繞口令教你了,老師應該教什麼,教表演技巧,比如你學過太平歌詞,你學的時候怎麼唱的,老師聽完,告訴你,在舞臺上怎麼表演,哪裡不對,哪裡得改,就像是何雲偉跟著老郭學的一個叫賣,學的相當瓷實了,後來聽了劉洪沂老爺子的另一種唱腔,又去學老爺子的,也就是說每個老師有自己的表演方式,和方法,這個也需要適應,然後在小劇場摸爬滾打十年,一邊學習,一邊創作,一邊表演,找到自己的演出風格和感覺,逐漸的形成自己的體系,慢慢的,才有可能出來一個真正的人才。

    每個老師又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擅長的所在,這個也是需要學習的,而且老師也是一個人在相聲界的靠山,沒有師承的相聲演員是不被承認的。

  • 4 # 丨桉樹

    相聲的更新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不能忘本,老藝術家留下的精華我們應該傳承,個人覺得《雅俗共賞》這四個字可以完全表露我的心態,太高雅了,大傢伙會聽不懂,太低俗也不行,很多相聲演員都拿捏不好,我更喜歡貼近生活、反應真實心態的段子,讓大家都引起共鳴和重視,本人是一個相聲迷,很多老藝術家的相聲寫的真的好,而且我希望我們80後、90後乃至00後都接受這種老藝術形式,現在的人工作、學習、生活壓力都很大,我們更加需要這種精神食糧,希望中國的相聲越來越好,越來越多人喜歡!

  • 5 # 尷尬半生

    侯寶林先生與馬季先生對相聲藝術的傳承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候先生舊藝人出身,於新社會對相聲取精華去糟粕,將相聲藝術代入劇場繼而進入大雅之堂,對現代相聲藝術給予了深刻的影響。馬季先生師承候先生等先輩,在候先生的引領及影響下,與時俱進,將傳統予以新的生命,熱情謳歌火紅的時代,在相聲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並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繼承者,迄今仍在相聲領域發揮著影響。對相聲的傳承,我認為應該注重培養後來者的價值理念,讓他們知道相聲藝術的來龍去脈及其內在規律,加深基本功的訓練,培養創作隊伍,牢固樹立相聲為民、為時代謳歌的思想觀念,樹立新藝人理念,信守自尊、自重並自律,使相聲藝術開出更加燦爛的花朵。

  • 6 # 燈火莊園

    作為聽相聲的一分子,以聽的角度說,中國小朋友點觀注這幾點:1聲音好聽2可樂3簡單直白4表演的人自己喜歡最好!聽眾並不太在意傳承!至於應怎樣傳承:首先應觀注相界第一人郭德綱的作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出差的各位朋友,你們有哪些出門在外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