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味人生
-
2 # 21點心理學
得不到的永遠在躁動,或明或暗。常言道慾壑難填,匱乏心理在文學作品中會呈現出不同的方式。缺什麼補什麼,自身需要沒有滿足,表現為極為剋制,但仍然會在某些時刻表現出來,在某時某刻受到誘導、激發或感染,就會以歇斯底里的方式爆發出來。有些人小時候的缺失,以反向作用表現出來。《雷雨》在一天之內發生的事件為主體,把人的過往納入其中,任何表現即使反常,但往前追溯都能找到如此做的原因,絲毫不顯得突兀,匱乏心理在其中也有所提現。對孩子愛的匱乏,會表現出對孩子愛的補償,過分溺愛。對家人愛的渴望,反而會表現出對家人的牴觸以及叛離。文學作品追求的是衝突的戲劇化,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的匱乏心理通常表現得不會那麼極端,有的也會更加極端。
匱乏就是缺乏。一個人內心有缺乏,實際上是說一個人內心沒有安全感,沒有來自內心的平靜。所以這樣的人總是需要藉助於從外界索取某些東西來讓自己感覺滿意。 你可以多讀讀張愛玲的小說。 在張愛玲筆下,在李安的《色,戒》裡,王佳芝動了真感情。她的感情世界白紙一張,所以她全盤接受了第一個對她好的男人,當他是天地鴻蒙第一個人,何況這男人在她作為特勤的劇本里,早被規定好了,是她必須要接受的人。她有理由、有動機、有推動力,去接受他。他還彌補了她的匱乏,感情的、情慾的(像洗了一個熱水澡)、物質的(大衣或者鑽戒或者幾百塊錢牽繫的被呵護感),也許還有一點權力帶來的尊榮。《色,戒》裡的王佳芝,什麼都缺,什麼都要,她或許只是一個純白混沌的女孩子,只是被那個男人激發著,成為一個什麼都要的女人,但她畢竟被激發起來了。鄭蘋如的家人,最氣不憤的,大概是這一點。 於是我想到張愛玲。都看出來了,她花了三十年才寫了二十八頁的《色,戒》,是經過改裝了的她的故事,她想說明,她有多麼恨胡蘭成,她那樣經過良好的大家庭教育的、善於掩蓋自己感情的人,有多麼恨胡蘭成,恨到三十年以上,恨到不動聲色若無其事,但還是恨,她又想要為自己辯解,想說明她只是因為感情,而不是因為他是什麼人,所以和菜頭說:“張愛玲最大的悲劇不是愛上一個漢奸,而是全心全意愛上一個男人”,而這感情,並沒有給她帶來什麼好結果,讓她身心潰滅,讓她三十年時間念念不忘,甚至讓她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愛推到“色”那樣不堪的境地去進行全盤否定。 於是我又想到她的匱乏。她筆下的世界那樣富麗,大家庭的器物服飾那樣豐裕,但她實際非常清寒,連胡蘭成都說她“並不買什麼東西”,寫《色,戒》的時候,在美國,甚至要靠領救濟過日子,所以她筆下的王佳芝被一個戒指最終打動了。至於感情世界,在那樣冷漠的家庭里長大,在大時代裡流離輾轉,這樣的匱乏中,胡蘭成確實是她天地鴻蒙第一個人。她確實無法想象,鄭蘋如可以不動真感情,更無法想象,這次失敗了,還可以無心沒肺地去勾引下一個人。 在匱乏之中去愛,在匱乏中勻出愛去愛,是多麼艱難。想到張愛玲,還是有點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