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關於椰果的影片在網上廣為流傳,影片中稱椰果都是塑膠做的,喝一瓶椰果飲料就等於吃了一個塑膠袋,甚至使人致癌。椰果真的都是塑膠做的?還能放心吃嗎?
回覆列表
-
1 # 話食科普
-
2 #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塑膠袋還真是謠言的常見主角,今天說塑膠做成的大米,明天說塑膠做成的椰果,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難道就不能多看點書再說話嗎?!
我們吃的這種椰果,雖然名字叫做椰果,但是其實根本就不是很多人想象中,椰子喝完了椰汁,裡面的那層白色的椰肉。我也曾經被迷惑過,喝完了椰汁廢了九牛二虎之力,開啟椰子吃椰果,卻發現裡面的白肉根本就不是平時吃的椰果!
椰果不是真的椰子肉,其實是一種細菌,叫做木質醋酸菌在生長的過程中,透過自身不斷的繁殖代謝,生產出了豐富的纖維素。這些纖維素聚合在一起,就成為了我們平時所說的椰果了。
這種椰果熱量很低,生產方便成本低廉,而且口感好,嫩滑Q 彈。所以目前市面上我們平時吃到的椰果,基本上都是這種。什麼珍珠奶茶裡面放的,炒酸奶,刨冰,蛋糕裡面放的,都是這一種。
說穿了,我們吃的椰果,就是細菌生長出來的產物,纖維素含量高有飽腹感,而且也很好吃。不用擔心什麼塑膠袋的問題,不過是謠言罷了!
一句話總結版:塑膠袋真的不能做椰果,椰果是微生物發酵產生的。
一直有點疑惑,到底是誰家的塑膠袋那麼厲害,怎麼什麼食物都能做?先做個假大米,闢謠完了,又出現一個假紫菜——現在還有一個塑膠袋做椰果?
可以看到影片中,給椰果定罪的原因是:
扯不斷、戳不爛、雖然沒有塑膠味但是還是能點燃。
扯不斷就說是塑膠,一扯就斷能不能說是紙做的?能點燃的就是塑膠?咋不是白糖,樹葉,大米之類的其它碳水化合物?就算沒有塑膠味,也不能排除可能是塑膠?條條種種毫無邏輯可言,卻利用大眾對食品加工過程的不瞭解和恐慌大肆造謠。
椰果到底是怎麼做的?為什麼不可能加塑膠?
其實,椰果既不是“塑膠”,也用不上“膠水”,同時也不是商家口中的“果肉”。而是由木質醋酸菌在液態培養基中生長所形成的產物。早在1970年,人們就發現用椰子水(不是白色的、由椰肉榨成的椰汁,是透明的椰子水)培養木質醋酸菌後,形成的纖維素凝膠白白嫩嫩,口感絕佳。這是因為椰子水中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為木質醋酸菌提供營養,活躍其繁殖代謝,也就產出了更多的纖維素,聚合度更高,也就產生了Q彈的、甚至覺得“咬不斷”的口感。這種纖維素比較難以被人體消化,可能也應該受不少不願意攝入過多能量人士的青睞。
雖然現在由於工業化生產,已經很少用椰子水來製作椰果,而是採用配製專用的液體培養基的方式,不過椰果的名字還是儲存了下來。
瞭解了它的生產過程,相信大家也不會覺得椰果製作能夠加塑膠了。事實上這種利用微生物進行發酵的方式和酸奶有些相似——但我們也不會無端端地指責酸奶粘稠是因為加了泥漿是不是?因為我們早就知道這是怎麼做的了,自然也明白不可能有這種新增。面對這樣那樣的所謂“揭露黑幕”的影片,我們其實不應該盲目輕信,最好主動去接觸一下,瞭解一下,謠言也會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