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州洪348
-
2 # 浪尖的飛魚
當然是有的,核動力可以提供一個長時間的輸出能量供應,具備超強的續航能力,人類在探求載具續航里程發展途中,除了艦艇、潛艇,自然也有考慮過核動力飛機。
處於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都有考慮過研製核動力飛機,想讓這種飛機轉換成另一種形態下的核威懾手段,但是由於很多的技術問題,最終並沒有投入使用。一個從未被完全解決的設計問題是如何為乘員加裝一套沉重的防輻射遮蔽層以免他們遭到核輻射。
在一系列的核動力飛行器研製專案中,最有名的就是美國空軍X-6 專案——按照美國空軍和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最初設想,X-6 以 B-36 轟炸機為基礎,安裝一臺通用電氣 P-1 型核反應堆,其產生的熱能將帶動四臺通用電氣 J47 渦輪噴氣發動機運轉,從而為 X-6 提供飛行動力。
-
3 # 河東三叔
冷戰初期由於原子彈技術的越發成熟引發了核軍備競爭,核能作為一種基本不用補充的動力裝置更是受到美蘇兩國的青睞,於是很多早期軍事裝備都和核能聯絡在一起,包括核動力轟炸機。美國版本是NB-36H核動力轟炸機,蘇聯版本則是圖-119核動力飛機,兩型飛機都成功上飛,不過最終都同樣無疾而終。
美國核動力飛機方案“飛機核能推進計劃”(NEPA)開始於1946年,1951年真正開始進入研製,通用公司負責開發機載核反應堆,康維爾和洛克希德公司負責開發合適的載機。以B-36H轟炸機為平臺改裝,最終型號NB-36H核動力轟炸機。
核動力轟炸機最重要的就是反應堆的核輻射防護問題,為了達到這個防護要求,研製人員給反應堆安裝了由鉛和鋼組成的圓形防護罩,直徑2米,厚10釐米。
NB-36H搭載試驗反應堆從1955到1957年間共完成47次飛行, 反應堆雖然在試飛中並不提供動力,但卻提供了核輻射影響的資料。而且為預防萬一,NB-36H每次飛行時,都有一架滿載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員的波音C-97運輸機伴飛。一旦NB-36H墜毀,C-97上計程車兵馬上跳傘並負責封鎖墜機現場。
正如上面提到的,核動力飛機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在,但是萬一發生核洩漏、墜機等情況,相當於在國土上空飛行著一枚移動核彈。就算軍方膽子再大,對於有可能發生的嚴重後果也是無力承擔,因此,1957年之後NB-36H轟炸機計劃終止。
同樣的,蘇聯人發現美國已經開始NB-36H的研製後,秉承你有我也得有的原則,在圖-95的基礎上加裝核反應堆,型號為圖-95LAL(後期改為圖-119)。
圖-119從1956年開始研製,經過數十次測試飛行同樣達到設計要求,但最後因為短期內無法解決反應堆的有效控制和散熱問題而擱淺。同時隨著美國NB-36H計劃的終止,洲際彈道導道的興起,該專案自然也下馬。
回覆列表
據悉,核動力、乃極高溫度、必須百分之百製冷不然是不行的,試想採用密集冷風、水、氣、來回執行(用)、再者起飛後所產生的高壓冷熱、也可以利用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