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冀蒙嘉澍

    其實理財與文化水平的高低無必然關係。因此對於此方面無需過於介意。事實上理財並不複雜

    我認為理財與文化程度的高低無必然的關聯。因為理財根本沒有你所想象的那麼複雜。

    什麼是理財?竊以為只要將資產合理的配置並加以利用即為理財。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少行為即可視為理財。

    比如將一筆暫時不用的資金存入銀行,透過儲蓄獲得利息的行為即為理財。本計劃在超市購買價格80元的商品,但卻透過電商或其它渠道以70元(較低價格)購得該商品的行為屬於理財。你透過犧牲休息時間做兼職,賺取了120元的外快為理財。就連小學生1學期儲存了200元的硬幣的行為同樣為理財行為。

    所以,理財並沒有你所想象中的那麼複雜,只要有理財的意識及觀念,即可以參與理財。

    無關文化程度但甄別理財產品要用心

    雖然理財與文化程度無必然關係,但在選擇某些理財產品時還是應該下下功夫的。

    比如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要仔細閱讀與產品相關的《產品說明書》、《風險提示函》、《投資組合說明書》等檔案。搞清楚所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發行管理機構、資金投向、封閉期、費用等相關情況,再決定是否選擇投資。

    當然最重要的為選擇正規靠譜機構發行管理的理財產品,以及自己能否承擔與之匹配的風險。

    倘若對於甄別選擇理財產品並不在行,可選擇大眾化理財產品進行投資。例如支付寶中的餘額寶、騰訊理財通中的餘額+等,此類產品安全性較高,且經過成千上萬的投資者投資,可謂久經考驗。哪怕收益低些也不要緊,只要保障本金安全才是王道。

  • 2 # 桃花樹下遇桃花

    首先,理財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沒有任何關係,理財是什麼?理財是一種管理個人財富的能力。這種能力將直接決定你所擁有財富的多少。理財,不需要多麼高的財商和智商,只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在理財這個問題上,堅持理財不可能一夜暴富,但至少可以讓你打理好屬於自己的財富。

    理財要趁早,有了這個觀念以後,無論你是錢多還是錢少,都可以學習理財的知識。那麼,市場上的理財方式五花八門,定期、國債、銀行理財類產品、基金、股票、P2P、私募、現貨、房地產等等,哪一類最適合自己呢?個人建議還是遵從理財4321法則,即資產配置方面採40%投資、30%生活開銷、20%儲蓄備用、10%保險,並且採取恆定混合型策略,即某種資產價格上漲後,減少這類資產總額,將其平均分配在餘下的資產中,使之恆定保持一個4321的比例。

    10%的保險,運用槓桿,以小博大,抵禦未知風險;20%強制儲存,讓本金不斷增長,時間是最好的複利;30%正常的生活開銷,衣食住行;40%投資,先從低風險的定期、國債入手,慢慢的由中風險基金、房地產過渡,最後向高風險的P2P、股票進階。

    最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目標或投資方案等作細緻調整,才可達至最理想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來鈀金價格瘋漲,手裡的鈀金是兌換黃金好呢,還是留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