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甜的小河
-
2 # 武佑觻得鮮饒舌
雍正皇帝是名正言順的登上皇帝之位的,根本不存在張廷玉、隆科多等人篡改詔書的說法。之所以讓人對於雍正繼位如此多的流言,源自於康熙暮年的九子奪嫡事件。當時實力較強的還有八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但是單單四阿哥胤禛坐上了皇位,這不免讓人猜忌,也讓小說家有了噱頭。但胤禛招黑內在的根本原因,卻不僅僅是九子奪嫡真這麼簡單!
首先我要駁回一點:雍正矯旨篡位是不可能發生的!
有很多人因為受到民間野史傳說的影響,說胤禛勾結張廷玉將“傳位十四子”改為立“傳位於四子”,從而獲得皇位的。這簡直是荒謬絕倫!且不說詔書都是有滿漢雙語寫成,就算你把漢語改了,滿語怎麼改?另外一點是,按照清代的習慣,一般是皇子序齒加名稱,比如傳位皇四子胤禛。改前面的字容易,那要怎麼改名字呢?一個叫胤禛,一個叫胤禵,一個字比一個字生僻,根本不存在篡改的可能!
皇四子胤禛繼位時實至名歸,而且有理有據!
1.繼位候選人之中序齒最高
康熙最看好的繼位者其實是太子胤礽,畢竟是康熙與皇后赫舍裡親生的骨肉。但是很早就被立為太子的胤礽的確是爛泥扶不上牆,康熙給了胤礽機會但是不中用。康熙實在是力不從心,認為他的確不適合做一個皇帝,胤礽二次被廢黜後(罪名:不法祖德,暴戾淫亂,結黨營私),他再無力參與爭儲。大阿哥胤禔雖然戰功卓著,但是由於庶出,而且背後詛咒太子而被圈禁,從此徹底沒有了希望;三阿哥胤祉,喜好修史著書,筆墨丹青,缺乏政治才幹。雖然也有做皇帝的意願,但是機會渺茫。這樣一來,皇四子胤禛變成了序齒最高的皇子,繼承大統也是情有可原。
2.能力較強,有從政經驗
雖然康熙有段時間讓太子監國理政,但是治國理政的成績幾乎都來自皇四子胤禛。他曾經奉命籌措賑災糧款以及巡視河工,各類事項處理的非常妥帖,從此也積累了深厚的從政經驗。胤禛辦事有始有終,而且頗有手段,也沒有犯過什麼大錯誤,康熙自然認可!
當時有競爭力的只有八阿哥胤禩,因為其支持者較多,而且本人善於收買人心,上下打點的非常到位。在太子被廢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康熙曾經讓皇子大臣舉薦新任太子,八阿哥胤禩支援率最高。但是康熙是何等樣人?焉能不知道胤禩的選票全部來自於私下的交易。胤禩一貫喜好收買人心,兼任戶部的差事做的一點都不上心,到時很鍾情與黨爭奪寵。康熙的忍耐在“斃鷹事件”發生之後到達極致,康熙傷心的說道:“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胤禩自此再無力與四阿哥爭奪。
九阿哥、十阿哥都是八爺黨,在八阿哥失利之後,三人紛紛支援十四阿哥胤禵。其實胤禵有無可能,一樣就可以看得出來。作為未來的繼任者,是要君臨天下,要求治國有方,可是胤禵一直被安排在西北駐守,要是康熙真的有那份心,早就把他找回來參政議政了,為何要以駐守的形式“發配”胤禵到邊疆呢?八阿哥胤禩是病急亂投醫,隨便找了一個手握兵權的十四阿哥胤禵,自認為有機會,只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
十三阿哥胤祥,胤禛的左膀右臂,絕對追隨者,與胤禛等人組成四爺黨!
謠言何處來?為什麼關於胤禛有這麼多的謠言呢?主要原因是九子奪嫡胤禛成功之後,其他勢力之人的心有不滿。既然在政壇上鬥不過,那就在文壇上抹黑,所以更重歪七倒八的宮廷野史就傳了出來,無非就是百般貶低醜化胤禛,讓他下不來臺,讓他丟面子。
胤禛招黑的根本原因是其大刀闊斧的吏制改革,在改正吏治弊端的通過你還是,卻也的足了一大批保守派。這些保守派多為世家大族或者身居高官,讓他們的日子不好過,皇帝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也因為胤禛的一個特點,那就是鐵面無私,不徇私情,下手沒有分寸,讓他把能得罪的官僚地主都得罪了,這樣一來,能不招黑嘛?凡是有點仕途,有點地位,有點文墨的人,都會納其筆來挖苦抨擊,真正支援胤禛的,能有幾人?
總結:謠言止於智者!雍正皇帝算是清朝十二帝中最勤勞的皇帝,每天夜以繼日,為大清朝充實國庫,整頓吏治,解決民苦,只可惜被那些政治失敗者和利益受損者黑來黑去,作為現代人,最好能夠擦亮眼睛。正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他人失敗後報復的產物,不應該作為我們現代人對於帝王評價的標準!
-
3 # 學弟說歷史
雍正皇帝的皇位絕對不是私自篡改遺詔得來的!
清朝皇帝傳位自康熙後全部都是採用立遺詔,從不設立太子,康熙早期還有立太子的做法,但此後認為立太子可能會引起皇子們鉤心鬥角,因此才會選用在金鑾大殿樑上的寶匣中提前放入先皇遺詔,等上一任皇帝死後才知道下一任皇帝是誰,這樣的做法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便是所有的皇子都會積極向上,壞處是皇帝的實力提高後,可能會不服遺詔上的皇帝。
大家可能認為雍正皇帝的上位是向電視中所述一般將遺詔上的“傳位十四子”,改為了“傳位於四子”,相信這樣的說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多的,但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當時滿清的遺詔都是用滿文來書寫的。
滿文根本不是能夠填上一筆就能改變本意的文字,因此這種情況可以直接被否定,歷史上對於篡改歷史的事件根本沒有記載,只不過是民間野史之說,因此不可信。再者說大殿後的寶匣難道只有雍正能夠觸碰?
還是說有誰敢觸碰,相信眾多皇子總不論實力大小,是沒有敢去觸碰這個東西的,這是他們父皇立下的東西,要知道被發現後,無論實力大小都是直接會被剝奪繼承權的,所以沒有人敢打遺詔的主意!
雍正在康熙王朝時是四阿哥,康熙時有一件事情成為了轟動中國的大事件,九龍奪嫡,四阿哥自然也在其中,不過為什麼實力弱小的他當上了皇帝,而不是實力強大的八阿哥或者是十四阿哥呢?
雍正的治國天賦,早早就被康熙看在眼裡,他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早年的時候喜歡結交江湖上的名士,康熙是非常喜歡他的,不過康熙更加喜歡的是弘曆,也就是未來的乾隆皇帝。
康熙對弘曆的喜愛是無法抗拒的,小小年紀的聰明才智已然超過了很多叔父輩的人,因此為了能夠傳位於其弘曆,康熙找了不少的理由。
因此雍正沒有去篡改遺詔,更沒有去篡位,九龍奪嫡的勝利者是雍正,他是怎麼得來的皇位,我認為是康熙給的,遺詔是不會有假的,喜歡這篇文章的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
4 # 妃蕊
所謂篡改遺詔一說就理由上來說有些牽強並不能讓人絕對的信服,更像是一種帶有巧合意味的傳說。民間傳說雍正皇帝把康熙遺詔中傳位給十四阿哥私自篡改為了傳位於四阿哥,雖說在筆畫上勉強可以說的過去,但是就實際的權利利益的交接來說,還是過於帶有傳奇色彩。
就漢字的書寫方式來說,傳位十四阿哥和傳位於四阿哥有篡改的可能,但是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滿文也是其重要的書寫方式,不可能在極其重要的傳位詔書不使用滿文作為一種書寫選擇,漢文可以多一筆篡改,滿文的修改想必就不是如此簡單了吧!
傳位本就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不可能就實際的傳位來說只有傳位給幾阿哥這麼簡單,名字必然也是極其重要的憑證。名字是多筆畫有巨大差異的書寫方式並不是隨意可以篡改的,因此就雍正當上皇帝一事所謂的篡改遺詔並不能完全使人信服。
-
5 # 一個有歷史的故事
首先雍正上位後理應大赦天下,但是雍正卻通過各種手段把曾經的競爭對手殘害致死,康熙皇帝可能死後也不會想到雍正是這麼一個殘暴的人,御磨殺驢祕密殺死知情者,而康熙有二十多個兒子,優秀者更是數不勝數。因此雍正怎麼當上皇帝的永遠是那麼讓人充滿疑惑!
人們最熟悉的說法就是有人說遺詔中本來寫的是“傳位十四子”(十四子即胤禛的同母弟胤禎,後改名胤禵、允禵),而胤禛或許買通了親信隆科多,讓他在康熙帝彌留之際篡改了詔書。具體的篡改內容也有好幾個版本,一種說法是在“十”字加上一橫一勾,改成“於”字,變成了“傳位於四子”。
從雍正年間時,對雍正繼位的談論便不絕於耳。雖然史學界對皇位合法性尚無定論,但流傳的把"十改於"的改詔之說是不成立的,因為現存於遼寧省檔案館的康熙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擬就並頒佈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問題。而針對“雍正進蔘湯下毒”說:康熙對醫道頗有研究,曾多次說人蔘宜於南方人,對北方人不合適,所以雍正要做手腳也不會用進蔘湯這一招。
回覆列表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他的名字是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康熙十一年,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對於雍正是如何當上皇帝的?這個問題在民間有很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雍正篡改了康熙的遺詔,篡奪了帝位。遺詔的內容是“傳位於十四子”,可是雍正把“十”改成了“於”,就成了“傳位於四子”,這樣雍正就篡奪了帝位,自己做了皇帝。
第二種說法是,雍正怕自己做不了皇帝,就給康熙進獻了一碗人蔘湯,本來康熙的病情已經有了好轉,在喝了雍正的一碗人蔘湯後就駕崩了,這樣雍正就做了皇帝。
第三種說法是,雍正的母親與年羹堯私通後生下了雍正,年羹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就在康熙死後,自己篡改了遺詔,讓雍正做了皇帝。
這幾種說法都是傳說,都找不到真實的證據,這些傳說的由來是由於九子奪嫡的事件後,雍正打壓了其他幾位王爺,這幾位王爺的黨羽、親信和後代,就到處散播種種謠言。如果做實了是其中的哪一種的謠言和傳說的話,那傳言也就不會有這麼多了。
所以說,雍正繼承皇帝的寶座是絕對合法的。理由如下:
一、有物證
二、“十”改“於”說法不成立
因為在清代“於”字的寫法是“於”,所以“十”改“於”不好改,這種說法是不可能成立的。並且清朝對於諸皇子的稱呼是皇几子,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如果是傳位給十四子的話,應該寫成“傳位於皇十四子”,這樣的話,根本就不好改了,改了也就不通順了。
三、康熙早就看好了這個兒子
雍正是一位勤勉為國、勇於改革的政治家,他和康熙、乾隆共同開創了康乾盛世,為清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這種才能和勤奮是康熙早就看好了的。所以,康熙才帶他出徵,並且指導他讀書,每次的大型的祭祀活動都帶著他,就連祭天這類的大事也交給他去辦,要知道這是隻有皇帝和太子才能做的事,可見康熙早就把他看成了唯一的繼承人了。雍正每次都把康熙交給他的事辦的很圓滿,另外,雍正在康熙晚年潛心鑽研佛法,熱衷於養花種草,沒有覬覦皇位,也沒有參與皇子們的帝位爭奪,那這些都贏得了康熙對他的喜愛和重視。康熙是早就最好了傳位給四皇子的準備工作的。如果康熙想把帝位傳給十四皇子的話,就不會把他打發到偏遠的西北,這是精明的康熙不會犯的錯誤。
四、為了他喜愛並且看重的孫子能順利地登上皇帝的寶座。
康熙由於經常的到胤禛的園子裡去遊玩觀賞,就發現了一個異常聰慧,並且眉清目秀的少年弘曆,弘曆見到威嚴的康熙帝,絲毫也不膽怯,從容的回答康熙提出的問題,背誦了許多文章,這讓康熙十分高興,他就把弘曆帶到身邊養育,並且帶著他參與和大臣們討論國家大事,讓他學著處理重大的事情,帶著他遊歷,增長他的見識,可以說康熙是把這個孫子當成皇帝的標準來培養的。為了讓這個出色的孫子順利的繼承地位,才把皇帝之位傳給雍正。這種說法也是靠得住的。
總之,不論民間有多少種傳說,但有一種說法是有據可查,且論證合理的,那便是:雍正繼承帝位是名正言順的。
參考資料
林乾的《雍正到底有沒有篡位,清史專家是這樣講的。》
《滿清八大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