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地質學有這個遭遇,還記得《火星救援》嗎?宇航員們給困在火星上的生物學家馬克開玩笑:畢竟你那個生物學不算什麼科學。雖然是個玩笑,背後體現了科學界自身的歧視鏈——理論科學高於實驗科學高於應用科學高於工程技術。
大約在公元2000年左右,美國科學界還興起一次辯論,認為心理學不應再被稱為科學,應該送回哲學專業,或者其他什麼地方,反正開除出科學圈就行。後來還好,這場辯論沒結果,心理學現在還算科學。
這些在公眾看來完全是科學的知識門類,在科學界內部卻受到歧視,原因在於科學界自己對科學的定義就不清楚。近代實驗科學產生時,培根等人認為能夠用實驗檢驗的學問才叫科學。這固然提升了很多科學領域的實證水平,但是卻打擊了天文學這類只能觀測不能實驗的科學,甚至數學算不算科學都是疑問。當時的地質學就以觀測為主,沒法作什麼實驗去檢驗。
再早的時候,科學界認為只有能編制出系統理論的才叫科學,榜樣就是古希臘的《幾何原本》。近代科學產生於西方的自然哲學,那種學問講究編個理論來解釋萬事萬物。後來雖然分化成許多具體學科,但這種用一套理論包打天下的習慣卻帶了下來。
另外,公眾心目中科學的印象是由記者、作家制造的。這些人的日常工作是什麼?耍筆桿子!所以他們最關注科學圈裡面同樣以耍筆桿子為生的人,那就是坐在屋子裡算來算去的理論科學家,主要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而對於實驗科學家、觀測科學家、應用科學家日常在作什麼,他們基本看不到,看到了也不理解。
於是,公眾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學家就是愛因斯坦、霍金這些人,在中國的代表就是陳景潤。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坐在屋子裡寫寫算算,不用到野外受什麼苦,也不用在實驗室裡蹲多少年,單憑一個特大號的腦袋就能得出很牛的結果。現在不少民科就被這種風氣帶歪了,以為宅在屋子裡搞理論就是科學。
地質學能這麼研究嗎?當然不能,一開始就不能。地質學家的特點就是翻山越嶺,上坡下溝,餐風宿露。地球本身長成啥樣,地質學家就要老老實實地研究它的本來面目。當然,其它學科也從實踐中來,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說就結合了上千年天文觀測的結果。但是不同門類的科學,積累實證證據的難度不同。觀測星星運動和鑽幾千上萬米的洞,把感測器放到地殼深處記錄資料,難度係數完全不同。
所以直到二十世紀中葉,地質學界才大體上推測出地殼運動的力學規律,而且很多推測至今還沒得到實證。不是地質學家的腦袋天生就小一圈,而是這門學科的實證研究太難,至今還處在“望聞問切”階段,只能從地表上尋找深層地質運動的間接證據。
還有,公眾現在唯“諾貝爾獎”是瞻。看一個科學家牛不牛,就看他是否“諾獎得主”。那個賣炸藥的老頭沒把地質學寫在遺囑裡,間接導致地質學在媒體上製造新聞事件的能力差很多。
總之,地質學當然是科學,但經常受到不科學的歧視。
不光地質學有這個遭遇,還記得《火星救援》嗎?宇航員們給困在火星上的生物學家馬克開玩笑:畢竟你那個生物學不算什麼科學。雖然是個玩笑,背後體現了科學界自身的歧視鏈——理論科學高於實驗科學高於應用科學高於工程技術。
大約在公元2000年左右,美國科學界還興起一次辯論,認為心理學不應再被稱為科學,應該送回哲學專業,或者其他什麼地方,反正開除出科學圈就行。後來還好,這場辯論沒結果,心理學現在還算科學。
這些在公眾看來完全是科學的知識門類,在科學界內部卻受到歧視,原因在於科學界自己對科學的定義就不清楚。近代實驗科學產生時,培根等人認為能夠用實驗檢驗的學問才叫科學。這固然提升了很多科學領域的實證水平,但是卻打擊了天文學這類只能觀測不能實驗的科學,甚至數學算不算科學都是疑問。當時的地質學就以觀測為主,沒法作什麼實驗去檢驗。
再早的時候,科學界認為只有能編制出系統理論的才叫科學,榜樣就是古希臘的《幾何原本》。近代科學產生於西方的自然哲學,那種學問講究編個理論來解釋萬事萬物。後來雖然分化成許多具體學科,但這種用一套理論包打天下的習慣卻帶了下來。
另外,公眾心目中科學的印象是由記者、作家制造的。這些人的日常工作是什麼?耍筆桿子!所以他們最關注科學圈裡面同樣以耍筆桿子為生的人,那就是坐在屋子裡算來算去的理論科學家,主要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而對於實驗科學家、觀測科學家、應用科學家日常在作什麼,他們基本看不到,看到了也不理解。
於是,公眾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學家就是愛因斯坦、霍金這些人,在中國的代表就是陳景潤。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坐在屋子裡寫寫算算,不用到野外受什麼苦,也不用在實驗室裡蹲多少年,單憑一個特大號的腦袋就能得出很牛的結果。現在不少民科就被這種風氣帶歪了,以為宅在屋子裡搞理論就是科學。
地質學能這麼研究嗎?當然不能,一開始就不能。地質學家的特點就是翻山越嶺,上坡下溝,餐風宿露。地球本身長成啥樣,地質學家就要老老實實地研究它的本來面目。當然,其它學科也從實踐中來,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說就結合了上千年天文觀測的結果。但是不同門類的科學,積累實證證據的難度不同。觀測星星運動和鑽幾千上萬米的洞,把感測器放到地殼深處記錄資料,難度係數完全不同。
所以直到二十世紀中葉,地質學界才大體上推測出地殼運動的力學規律,而且很多推測至今還沒得到實證。不是地質學家的腦袋天生就小一圈,而是這門學科的實證研究太難,至今還處在“望聞問切”階段,只能從地表上尋找深層地質運動的間接證據。
還有,公眾現在唯“諾貝爾獎”是瞻。看一個科學家牛不牛,就看他是否“諾獎得主”。那個賣炸藥的老頭沒把地質學寫在遺囑裡,間接導致地質學在媒體上製造新聞事件的能力差很多。
總之,地質學當然是科學,但經常受到不科學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