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髖是決定大步幅的關鍵因素之一。所謂的“送髖”是指跑步時骨盆繞支撐腿髖關節進行同側傾,同側轉動和後傾的聯合運動。在跑步時去感覺髖部的轉動,將髖視為發力的中樞,以髖帶動腿,提高對髖關節肌肉的支配能力。這樣可以使人體重心前移,增大擺動腿前擺的幅度,從而增大步幅,繼而提升配速。
在身體上如何找到自己的髖關節?
站立位,把手掌覆蓋在一側腹股溝的位置,然後同側腿屈膝上抬,也就是把大腿骨向上抬,覆蓋在腹股溝上的手掌,就能夠明顯感覺到大腿骨在上下運動,而骨盆是不動的。那個連線點就是髖關節的位置。
跑步時送髖和不送髖會有什麼區別?
簡單說來,不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坐著跑,整個人坐在自己腰上,完全靠大腿發力朝前。看著很笨重,重心被壓後住,步幅放不開。而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騰空一樣。兩個腿跑起來像滾動的車輪。重心一直在身體外面的前方,重心被推著走。
我們平常跑步會有一個習慣,就是使用小腿和大腿用力。這可能會導致你跑一小段就沒勁兒了,產生的乳酸堆積起來,就會讓你越跑越累。
送髖就能很好的緩解上面這個問題。
但首先你要好好鍛鍊你的腰腹力量。當你的核心腰腹力量越來越強的時候,下一步就是送髖了。
送髖的關鍵在於腰腹,腿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往起抬。腰往前頂,腿自然下落。
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你體驗到送髖的感覺:
站在地上,上身挺直,雙腿伸直,用跨的力量將自己的屁股往前送出去,這就是一個送髖的過程!
送髖是否到位驗證:看腿部是否發緊,如果發緊就是送髖不到位,你借用了腿部的力量。
“送髖”訓練
以下幾個動作,每週訓練兩次,每次選三個動作,每個動作三組,每組左右腿各12次,對你的髖部訓練很有幫助。
扶牆高抬腿
俯身支撐髖外展
俯臥支撐對側伸展
仰臥單腿挺髖
交替元寶卷腹
俯身支撐交替提膝
最後強調送髖並不是劇烈的擺動、不是大幅度扭腰。跑步中髖部發生“角位移”而不是“線位移”,應該是“轉動”而不是“平移”。這種輕微隱蔽的側腰發力和自然送髖的小細節,需要透過堅持跑步訓練積累經驗,在訓練過程中細細體會,才能慢慢靈活運用,跑得越來越好!
送髖是決定大步幅的關鍵因素之一。所謂的“送髖”是指跑步時骨盆繞支撐腿髖關節進行同側傾,同側轉動和後傾的聯合運動。在跑步時去感覺髖部的轉動,將髖視為發力的中樞,以髖帶動腿,提高對髖關節肌肉的支配能力。這樣可以使人體重心前移,增大擺動腿前擺的幅度,從而增大步幅,繼而提升配速。
在身體上如何找到自己的髖關節?
站立位,把手掌覆蓋在一側腹股溝的位置,然後同側腿屈膝上抬,也就是把大腿骨向上抬,覆蓋在腹股溝上的手掌,就能夠明顯感覺到大腿骨在上下運動,而骨盆是不動的。那個連線點就是髖關節的位置。
跑步時送髖和不送髖會有什麼區別?
簡單說來,不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坐著跑,整個人坐在自己腰上,完全靠大腿發力朝前。看著很笨重,重心被壓後住,步幅放不開。而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騰空一樣。兩個腿跑起來像滾動的車輪。重心一直在身體外面的前方,重心被推著走。
我們平常跑步會有一個習慣,就是使用小腿和大腿用力。這可能會導致你跑一小段就沒勁兒了,產生的乳酸堆積起來,就會讓你越跑越累。
送髖就能很好的緩解上面這個問題。
但首先你要好好鍛鍊你的腰腹力量。當你的核心腰腹力量越來越強的時候,下一步就是送髖了。
送髖的關鍵在於腰腹,腿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往起抬。腰往前頂,腿自然下落。
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你體驗到送髖的感覺:
站在地上,上身挺直,雙腿伸直,用跨的力量將自己的屁股往前送出去,這就是一個送髖的過程!
送髖是否到位驗證:看腿部是否發緊,如果發緊就是送髖不到位,你借用了腿部的力量。
“送髖”訓練
以下幾個動作,每週訓練兩次,每次選三個動作,每個動作三組,每組左右腿各12次,對你的髖部訓練很有幫助。
扶牆高抬腿
俯身支撐髖外展
俯臥支撐對側伸展
仰臥單腿挺髖
交替元寶卷腹
俯身支撐交替提膝
最後強調送髖並不是劇烈的擺動、不是大幅度扭腰。跑步中髖部發生“角位移”而不是“線位移”,應該是“轉動”而不是“平移”。這種輕微隱蔽的側腰發力和自然送髖的小細節,需要透過堅持跑步訓練積累經驗,在訓練過程中細細體會,才能慢慢靈活運用,跑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