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老友記
-
2 # 職場動車
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錯過校招該怎麼辦?
錯過校招的同學其實很多很多,還有很多同學沒有透過校招找工作。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該找工作還是要找工作,只不過門檻要比校招找工作高了,因此更加需要花心思了。
1、即使希望很小,但還是不能放棄對校招的希望。要知道,校招的門檻遠比社招要低。沒有寫明是面向哪一屆的,先投簡歷過去。即使是寫明面向2020屆的,也可以嘗試作投遞。對騰訊、阿里這類大廠,這種做法,幾乎不可能有用,但是對於一些中型的企業,還是可能成功的,因為他們可以選擇的簡歷數量相對較少。
2、密切留意麵嚮往屆生的校招資訊。還是有很多企業會把校招限制放寬的,面向畢業一兩年的同學。
3、積極參加社招。雖然說社招很難,但是難在哪你要搞懂。首先,沒有工作經驗,是一大難。不過,還是要大膽嘗試,比如寫著要1-3年工作經驗的,都可以去嘗試的,如果寫著3年以上工作經驗,這樣就不用投了。難是相互的,企業想要招到有工作經驗的人,也是不容易的,如果你能夠證明你能勝任,期望的薪資也不高,企業也可能會放寬標準。
4、找準社招的時機。社招還有一點難就是招的人很少,所以選準時機很重要。像每年的3、4月,很多人過完年回來就離職了,企業需要人手來補充,這時候是社招的旺季,一定要抓住來。此外9、10月也是一個旺季。
5、人脈很重要。從校園到職場,應該懂得一個道理,做人很做事同樣重要。找工作的時候也是要發揮人脈優勢的。多和一些在工作的同學、朋友聯絡,一旦他們公司有空缺,就可以及時通知到你。
有時候還可以讓他們幫忙內推,對於社招來說,內推的作用非常大。校招的時候,縱使應屆生千千萬萬,但其實都是白紙一張,每年的應屆生都差不多,HR按模板篩選即可;但是社招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每個人經過社會的歷練後都不一樣了,沒有統一標準了,HR對應聘者的信任感也就不那麼強了。因此如果有內推,HR會放心很多。
-
3 # 讀書使我心明眼亮
說實話,不是名牌大學,不是那種特別好的專業,校招沒什麼用,我同學沒幾個透過校招找到工作的,基本上要麼靠父母老師的內推,要麼考到公務員事業單位,要麼回到老家了
回覆列表
校園招聘只是求職的一種途徑,但可不是應屆畢業生唯一的救命稻草。校招的好處是,在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時,可以不用出校門,就能參加來自全國各地企業的招聘。但是指望校招消化每年數百萬大學生就業,這個有點不現實了。我當時畢業時,有些同學是透過校招拿到offer,但是也有很多同學是透過社會招聘途徑來找到工作的,只要你願意總能找到一份工作。
二、社招和校招異同無論校招還是社招,都是要經過投簡歷、面試、複試等過程,真正決定能不能應聘成功的,還得取決於你手裡的籌碼和本錢,比如是否名校頭銜,是否成績優異,是否獲獎眾多,是否擔任一些職務,比如班幹部,社團幹部,學生會幹部等等。
三、提升能力和價值才是王道校招和社招,可能招聘的形式不一樣,但是本質都是要招聘有能力有價值的員工,只有你是金子,不必在乎招聘形式如何,總是能突圍成功。現在就業形式有點嚴峻,如果大學期間太過於舒服,簡歷中沒有一些亮點和加分項,是很難獲得面試官的青睞的,這種情況可能更適合校招,而非社招,因為社招競爭更加激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