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Jack
-
2 # 阿草acao
本人的親身經歷,先後辦過那個理髮卡,還有那個洗浴中心的VIP卡,還有那個超市的那個什麼會員卡。還有我們小區門口的蛋糕房,麵包卡。辦了這麼多卡呢,一個一個的說,第1個理髮卡,那個卡上的錢還沒用完,理髮店關門了。那個洗浴中心的VIP卡,他是先存錢在上面,然後消費的時候,打個8折,結果那個錢沒消費的完,後來老闆換掉了,然後,他貼一個告示,通知在幾號之前,要把卡消費完,只好請朋友天天洗天天泡,才把卡消費完,第三個我們小區的那個蛋糕房卡,結果呢,每次買了完就衝值,也挺方便的,然後呢,結果有一次在去買的時候發現卡找不到了。超市卡是制熱我乾脆就把它全部用掉了,每次有這種卡都把它買成東西。因為這麼多經歷,所以說我現在一般的都不辦了什麼卡,消費的時候用現金,好像價格貴一點,其實,你等你辦了卡,也佔不了多少便宜。以上是我個人的體會。
-
3 # 財智成功
老百姓之所以去辦卡,關鍵在於平均算下來比單次成本要低得多。
相信很多人都辦過各種卡,而卡還沒怎麼用店就關了的情況多數遇到過。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短期租一個場所,低價兜售會員卡,幾個月時間就捲款跑路的騙局。
辦各種充值卡卻不能正常用完,這一方面暴露出一些企業和實體店經營者缺乏誠信,另一方面體現出管理不到位,對違法者懲罰力度過於輕微。
辦卡上當,固然有經營方面的原因,比如持續虧損,入不敷出導致早早關店,但是更多的情況是經營者一開始就準備透過賣卡盈利,在出現大幅虧損之前捲款跑路。
之前本人曾經辦過某連鎖理髮店的會員卡,裡面充值了數百元,結果連鎖店的門店一個接一個關閉,最終只剩下了一家,只能跑到該店消費,用完了事。
還辦理過幾個大桶水的水卡,結果一半都沒用了就關門了,趕上這一片區域拆遷,這個沒辦法。
2018年的時候還買了幾張青島地區的大臉卡,跟三十來家旅遊景點合作,買了卡之後可以刷臉入園,少則限制一次,多則一年可以玩五六次,總體和合適。結果呢,剛剛玩了兩個景點,大臉卡公司跑路了,卡也廢了,幾百元打了水漂。
有位朋友辦了足療的卡,結果這家店短時間換了三個老闆,好在都還認賬,卡還可以用,這算是很不錯的結果了。
過年的時候跟幾位朋友閒聊,說起會員卡的事情。朋友說起他們小區有一家健身會所,一開始一年會員卡一千元左右,辦的人不少,結果沒多久跑路了。後來換了人又開健身會所,會員卡更便宜了,依然不少人去辦。第二個跑了之後,第三個老闆更厲害了,99元,不限次數健身,去辦卡的人更多了。
有人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鐘,但是人也是非常健忘的。辦卡的邏輯就在於,單次消費成本過高,辦卡只要去幾次就不算虧本,至於到底是買的精還是賣的精,傻傻分不清。
回覆列表
可以說,基本上不論什麼卡收穫利益最大的都是髮卡人。
被坑得最多的卡:信用卡
跑路最多的卡:健身卡
最磨人的卡:美髮卡
最良心的卡:公交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