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和道安
-
2 # 戈壁灘駝鈴
“善為士者不武”語出《道德經·六十八章》,原文是“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這段話的意思是:
善於帶兵的將帥,不逞強好武;善於打仗的人,不輕易發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與敵人使蠻力硬拼;善於用人的人,對人總是高看尊重。這叫做不與人爭的品德,是善於利用別人的力量,這樣做就合乎天道法則。
情緒化的人,最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做事必須冷靜、冷靜、再冷靜。俗話說:“小心使得萬年船”,這裡的小心就是冷靜。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社會職場,遇事沉穩冷靜,不急不躁,是一個人的修養,也是處事智慧。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這話不僅僅是指失足墜落的犯罪行為,也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每一件事情上。因為你的不冷靜,急躁冒進,造成家庭、事業上的損失,有時也是不可估量的。人的一生有多少時間允許你的失敗,日常生活有多少機會能讓你悔過自新。
“小不忍則亂大謀”也是說的遇事冷靜、不急躁。因為一時不忍,鑄成大錯的人,大有人在。冷靜不是退縮,不是軟弱,是智慧,是修養。無論是官場,還是商場,縱觀那些事業有成,成績斐然的人,哪個不是沉穩老練、穩重踏實的人呢!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是圓融練達,可以說是風雨不透,穩如山嶽。
“善為士者不武”可以用在軍事上,可以用在職場上、商場上,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上。理性是一個人的修養、德行和智慧,我們不能不重視,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情操和道德境界,做一個穩重、練達、融智的人,不犯低階錯誤。
“善為士者不武”,是指善於戰勝對手的武士,不會因一時魯莽而逞匹夫之勇。不武,不是動用武力,是不輕易動用武力,不濫用武力,因為動用武力的代價無法估量,存在極大的風險,智者不為也。
士,是先秦時期最低等級的貴族,按照“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秩序,後者依附於前者,即士依附於卿大夫、卿大夫依附於諸侯、諸侯依附於周天子。因此,士是先秦時期最低等級的貴族,地位次於卿大夫,但高於庶民。春秋末年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士是一個階層,因其所長,逐漸分化為越來越多的種類。擅長武力的,稱為武士;擅長文學的,稱為文士;風雅之士,稱為雅士;隱居避世的,稱為隱士。諸如此類,日益繁多。
本章的宗旨,側重於不爭之德,而大爭之世,最看重的是武力。所以本章從武士、將領、統帥、君王等四個層級,逐步引出不爭之德,而認為不爭之德,與君王“為人下”之德,足以匹敵或媲美天道,因此老子稱“是謂配天,古之極也”,可見對不爭之德是十分看重的。
《道德經》中,多個章節強調不爭之德。第八章,有“夫唯不爭,故無尤”;第二十二章,有“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第七十三章,有“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可見老子特別看重不爭之德。
《國語•越語》:“爭者,事之末也。”所以說,不僅聖人、君主,即便是凡人,也要有不爭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