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理愛好者
-
2 # 火星一號
地球的半徑將近6400千米,它的結構分為三層。最外層是地殼,厚度約為70千米,主要成分為花崗岩和玄武岩。中間層是地幔,厚度約為2900千米,主要成分為矽酸鹽岩石。最內層則是地核,厚度約為3400千米,主要成分為鐵和鎳。儘管地球擁有一個巨大的核心,但在一百多年前,人類還不知道地球內部存在一個獨特的核心結構。
人類目前鑽得最深的地方也就只能達到十幾公里,想要把地核中的物質挖上來分析一下是不現實的。不過,很多方面能夠告訴我們地球核心的結構以及組成。最初,科學家透過觀測地球對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反應,推斷地球擁有一個由鐵組成的稠密核心。隨後科學家發現,地震波穿過地球中心的速度要比地幔慢得多,這表明地核中由存在液態部分。
根據大量的研究分析,科學家發現地球核心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地幔下方的外地核,厚度約2200千米,主要由熔融的鐵、鎳以及少量的矽組成,因為這裡的溫度高達4000至5000度之間。另一部分則是外地核下方的內地核,厚度約為1200千米,主要由固態的鐵和鎳組成。雖然內地核的溫度更高,但這裡的壓力也更大,金屬合金不會熔化,所以內地核呈現為固態。科學家認為,正是由於地球核心的獨特結構,地球才能產生強大的磁場,從而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陽輻射的危害。
地球在數十億年前由太陽星雲形成而來,在這團星雲中,鐵是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所以在地球形成後,大部分的鐵都沉入了地球內部,而較輕的物質更靠近地殼。
-
3 # cnBeta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有觀點認為地核是由熔岩構成的,因此我們永遠無法貫穿達到地球的另一邊。而顯然這個觀點存在誤導性,雖然我們貫穿地球,但是地核確是硬的。研究人員Hrvoje Tkalčić和來自澳洲國立大學(ANU)的Scholar Than-SonPhạm教授近期發表了一篇關於地核的論文。
由地球的核心非常小,因此很難透過行星核心來檢測剪力波。在論文中,Tkalčić和Phạm透過關聯不同型別的地震階段最終確定了地球核心中剪力波的傳輸速度。在論文中證實了地核確實是堅硬的,但並不是特別硬。實際上,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硬度比“廣泛使用的地球初步參考模型”低了2.5%。
Tkalčić博士說:“地球核心對磁場的產生和維持有著直接影響,如果沒有磁場,地球表面將不會擁有生命。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地核的確切溫度,年齡以及固化速度,但隨著全球地震學的發展我們會逐漸探索和了解這些內容。”
回覆列表
人類利用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差距,探測得出結論,把地球分為三大部分,從內到外分別是地核、地幔和地殼。
地核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地核的質量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5%,體積佔整個地球體積的16.2%。地核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核心與外核。
科學家推測,地球外核為鐵、鎳、矽等物質構成的熔融態或近於液態的物質組成。核心可能鐵鎳組成的固態物質。
簡單回答,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