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蘇高考諮詢導師
-
2 # 山巔雲邊
不可能!
如果有這麼大質量的行星,它就不可能是岩石行星,它的引力會讓他變成氣態行星,超過79個木星質量,就會觸發自身核聚變,然後和主恆星一起變成一對雙子恆星系統。
-
3 # 我意縱橫1
成為恆星的指標就是質量,質量夠大就可以引發核聚變成為恆星,形成不了核聚變就是行星或者褐矮星!
木星質量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獨樹一幟,所有其他行星質量相加,總質量還不到木星的一半!
但是木星的質量只達到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如果達到太陽質量的8%就可以引發核聚變,可惜木星的質量還差80倍!
-
4 # 科技和生活
恆星和行星都是宇宙中的常見天體,不過從質量上來說,恆星的質量要比行星大得多,通常認為質量最大的行星不超過木星質量的13倍,因為達到木星質量的13倍的話,就會點燃內部的氘核聚變,從而成為褐矮星了。
褐矮星是介乎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的星體,它既不屬於恆星也不屬於行星,所以恆星和行星之間還相隔著一種比恆星小比行星大的天體呢。
也正因為如此,恆星的質量通常都比行星大得多。比如在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是我們的地球的33萬倍,即便拿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和太陽去比較的話,也只有太陽的1‰,不過它也是一顆中等質量恆星,最小的恆星約相當於太陽的8%,也就是木星的80倍,這樣大小的恆星就可以啟動內部的氫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恆星,質量這麼小的恆星屬於恆星中級別最小的紅矮星,不過雖然它的質量很小,但是它的壽命卻很長,可以長達幾千乃至上萬億年。
天文學家已經在太空中發現了很多紅矮星,但是有的紅外形甚至比行星的個頭還小,比如2MASS J0523-1403和EBLM J0555-57Ab,這兩顆恆星還沒有木星大,只和土星的體積差不多,但是質量卻比木星大了80多倍。
所以行星的質量沒有恆星大,但是體積就不一定了。科學家們曾經關注到一個體積巨大的行星,即距離地球320光年的HD 100546,它相當於太陽體積的70%,或者說相當於700個木星那麼大,是迄今觀測到的體積最大的行星,然而這麼大一個龐然大物,的質量只有木星的7倍,可以說是個體可以說是個體胖而虛的大傢伙,距離成為恆星還差得遠。
回覆列表
按照現在的天文學理論,答案是:沒有。
恆星與行星根本的區別就是質量。質量最大,溫度最高的星體叫藍白巨星,小一點的白色星如天狼星,再小一點如太陽叫黃矮星,更小的就是紅矮星了,比如比鄰星。再小的,小於太陽質量的7-8%的就不算“正常”恆星了,它們沒有發生聚變反應,基本不發可見光,難以探測,統稱為褐矮星(見下圖)。
如果太陽系中有一顆巨大的行星(比如再大個100倍的木星),那麼星體內部巨大的壓力和溫度就將點燃核心區的氫聚變反應,星體成為紅矮星,結果就是太陽系會成為雙恆星系,這顆星也不再是“行星”,而是正兒八經的恆星了。
所以,比恆星質量更大的,就一定是更大的恆星,而不是行星。恆星質量越大,壽命越短,結局越驚心動魄:超新星爆炸,形成中子星(上圖)或者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