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小佳的慧慧

    從材料上來說,基本上都是魚為主料,從歷史來說,就不同了,刺身是日本的,魚生是中國的 刺身”是日本的傳統食品。“刺身”是日本料理出了名的食品,是日本料理中最“清淡”的菜式,也非常受日本人歡迎。刺身最常用的材料是魚,多數是海魚。常見的是金槍魚、鮭魚(三文魚)、鯛魚、比目魚、鰹魚、多春魚、魚參魚、魚師魚、鱸魚、鯔魚,等等;也有鯉魚、鯽魚等淡水魚。在古代,鯉魚則是刺身的上品。但刺身並不限於使用魚,所用材料的範圍很廣,有螺蛤類(包括螺肉、牡蠣肉和鮮貝),有蝦(一種紅色的甜蝦)和蟹,有海參和海膽,還有雞肉(sasami,雞胸脯嫩肉),甚至有我們想象不到的但又很貴重的鹿肉和馬肉。是不是就到此為止了呢?不,居然還有我們俗稱“魔芋”的植物“蒟蒻”。至於早期,據說還有蔬菜,也可以作為刺身的材料。   再深入一步,即使是魚的刺身,除了用一般魚類所製成的生魚片之外,還有用一些特別的魚製成的刺身,例如章魚、魷魚、墨魚、鯨魚也是常見的材料。鯨魚可以片成較厚的魚片,但章魚、魷魚和墨魚卻不能片成魚片,而是利用這些魚自身的體形切成不算太薄的魚塊,當然也可以算成魚片。除了魚片,還有整魚,一些長不大的微型魚,如果生吃、活吃的話,也就是一種美味的刺身。魚肉之外,還有生魚子,也可以成為刺身。至於香港人食用的生魚翅,在日本人看來也是一種刺身,必須用刺身去翻譯指稱。   刺身的形狀不外乎片、塊、條,一般要根據材料而定。魚肉細膩的可切成薄片,也比較高階。一些大魚,肉質較粗的就切成較厚的片(幾乎可稱為“塊”了)或小長條。這些魚的皮一般都去掉,但是也個別魚的特殊做法是保留魚皮的,例如在鯛魚上澆熱水的一種刺身(名叫“鹿の子作り”,其做法叫“燒霜作り”)。至於章魚之類只能根據各部位體形切成各不相同的塊了。還有的刺身,如牡蠣、螺肉、海膽、寸把長的小魚兒、魚子之類,則就無須勞動快刀,可以整個兒地食用。   從上所述,我們翻譯成“生魚片”就其通常情況來說是可以的,生魚和薄片狀畢竟是最常見的形式。這樣的翻譯“雖不中亦不遠矣”。 魚生在中國史書記載中稱為“膾”或“鱠”。中國魚生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  魚生的做法還是比較講究的,首先是選魚。魚有許多種,最常見是四大家魚:鯉、鰱、草、鯪,還有花魚、羅非魚、大頭魚、鯽魚等等,實際上,凡是有鱗的魚都可以用來做魚生,但無鱗的魚就不宜做,如塘角魚、鯰魚等就不宜做,主要是因為這些無鱗魚都會有一些粘液,很難處理。一般來說,這些魚類可以分為上品、中品、下品。   首先是下品,稱之為下品主要是因為這些魚較便宜,肉薄,刺多,口感差。主要是鰱魚和大頭魚。   其次是中品,中品的特點是肉較厚,味清甜,刺主要是大骨,口感較好,有鯉魚、草魚。   上品是花魚、鯽魚、羅非魚,這類魚的特點是肉筋道,口感極好,味甜,而且做出來的魚生顏色好,讓人看了禁不住食慾大增,口水直流。   選魚還要注意看魚的產地,凡是汙水塘養出來的不要,網箱的魚儘量不要(如果在乾淨的河道上的網箱,還是可以要的),最好的是泉水魚,清水河魚、水庫魚,實在沒有,鄉下清水塘養出來的魚也可以。選魚的時候看看魚是否生猛,魚鰓是否有雜物,要挑那些生猛、魚鰓乾淨的魚,注意,一定要是活魚,死魚切切不可用來做魚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死後,倚天劍的下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