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武備志》書影)

    茅元儀(1594—1640),字止生,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明朝末年著名的軍事家、詩人、學者,文學家茅坤之孫,一生著述頗豐,編有兵學類書《武備志》240卷,著錄詩文近千卷。關於茅元儀的生平,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茅待詔元儀小傳》中有所記載,勾畫出茅元儀坎坷激盪的一生,他青年時期繼承家學,但屢試不第,醉心於風月,中年時期抵禦後金,卻屢遭陷害,後被放逐福建,最終憂憤而死。

    在茅元儀短暫的人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他的軍事貢獻。作為軍事家的茅元儀,《武備志》可以說是茅元儀軍事研究的結晶,茅元儀的軍事貢獻基本上也蘊含於《武備志》一書中。茅元儀的《武備志》共分為《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佔度載》五門,是晚明時期的軍事百科全書。明朝末年,北部邊疆不斷受到遊牧民族的襲擾,東南沿海倭患橫行,國家內部軍隊管理混亂,流民問題日益加劇,一系列內憂外患激發了當時文人談兵的熱潮,文人對軍事的參與度也得到提高,尤其是茅元儀在進入孫承宗的幕府之後,更是為茅元儀軍事才能的發揮提供了平臺。在晚明嚴峻的軍事形勢下,士人和將領都迫切需要一部軍事類的普及讀物,而《武備志》的誕生,恰好滿足了當時社會上的需求。

    (明代倭寇侵擾圖)

    茅元儀的《武備志》在儲存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其一,茅元儀收錄了部分瀕臨失傳的武器使用方法。在《陣練制》中,茅元儀收錄了各種刀、劍、棍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同時以口訣和影象輔助,這種圖文並茂的解說方式,使後人在理解傳統武器使用技法上能夠減少誤差,更好地傳承中國古代兵法。其二,茅元儀的《武備志》儲存了大量邊疆和民族的相關史料,《佔度載》一篇中尤為集中。明朝末年北方邊患日益嚴峻,使茅元儀對明朝與遊牧族群的軍事衝突格外重視,他對北方九大邊鎮和朵顏三衛等軍事部落的記載十分詳細,為後世認識明末的北方軍事防線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其三,收錄了《鄭和航海圖》,為中國航海史的史料儲存作出突出貢獻。《武備志》共收錄20餘頁《鄭和航海圖》,詳細記載了鄭和下西洋途徑的地名、地形和地貌,並繪製出大量航線。圖中還表現出鄭和的遠洋船隊是利用“牽星術”進行定位和導航的,可見羅盤導航為鄭和的遠洋航行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援。

    (《武備志·佔度載》書影)

    作為軍事家的茅元儀,身處內憂外患的明朝,能夠敏銳地覺察到中國社會潛藏的軍事危機,對北方邊患和流民起義問題都有著十分深刻的認識。《武備志》的編纂,是茅元儀軍事理論和軍事思想的結晶,集中體現了明末知識精英對那個時代的軍事問題的總體理解,對明朝末年的軍事建設具有很強的實用意義。

    參考文獻:

    1.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2. 任道斌:《茅元儀生平、著述初探》,《明史研究論叢》(第三輯),1985年;

    3. 趙娜:《茅元儀<武備志>研究》,博士學位論文,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所,2013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配筋圖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