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德華人繼續了“拿來主義”,和陸軍火箭發射車一樣,直接選用海軍用於反潛的火箭發射器,安裝到虎式坦克的底盤上。其使用的380mm Stu M RW61 L臼炮為5.4倍口徑,如此低的倍徑比是絕無僅有的,其火炮實質上類似火箭炮,使用的380mm炮彈底部有火箭推進裝置,發射時依靠彈藥本身的推動力。當然,如此短的倍徑以及火箭推動的方式,使得火炮發射彈藥的精度和射程都不遠,射程通常在5公里以內,精度也差很多。同時,一發炮彈重達340公斤,使得每發射完一發炮彈,都需要乘員離開車內藉助液壓工具裝填,於是射速便降到了8分鐘一發,相比之下同期坦克的射速可以超過8發/分鐘。
希特勒本身是一個非常喜歡巨炮重甲的人,在他的個人影響下,二戰中後期的德國軍工傾向於發展出一些極端重視火力和防護性,卻忽視機動效能的武器。而在所有的德軍武器中,外觀最為奇特的不是虎王、獵虎或獵豹,一款炮管可以塞人的武器——“突擊虎”才是最為奇特的存在。
早在1942年期間,德軍受困於斯大林格勒的慘烈巷戰中時,希特勒和德國軍工人員就有一種想法,既製造一種攜帶大口徑火炮的武器,用以在巷戰中提供支援。當時,斯大林格勒已經被炸成廢墟,大量的房屋已經被炸塌,守軍可以在殘骸中據守,各種火炮武器的殺傷力大打折扣。而坦克裝甲武器進入城市廢墟之後,機動非常不便,屢屢遭到蘇軍從死角發起的打擊,如果能有一種武器能夠提供大口徑火炮的抵近支援,那麼對德軍來說無疑是很有幫助的。一開始,德軍試圖依託210mm榴彈炮,來設計攜帶大口徑火炮的裝甲武器,但火炮的研發滯後使得武器發展遲遲不能推進。
隨後,德華人繼續了“拿來主義”,和陸軍火箭發射車一樣,直接選用海軍用於反潛的火箭發射器,安裝到虎式坦克的底盤上。其使用的380mm Stu M RW61 L臼炮為5.4倍口徑,如此低的倍徑比是絕無僅有的,其火炮實質上類似火箭炮,使用的380mm炮彈底部有火箭推進裝置,發射時依靠彈藥本身的推動力。當然,如此短的倍徑以及火箭推動的方式,使得火炮發射彈藥的精度和射程都不遠,射程通常在5公里以內,精度也差很多。同時,一發炮彈重達340公斤,使得每發射完一發炮彈,都需要乘員離開車內藉助液壓工具裝填,於是射速便降到了8分鐘一發,相比之下同期坦克的射速可以超過8發/分鐘。
不僅如此,突擊虎繼承了德國重型坦克的機動性不足的問題,65噸的高重量雖然帶來重防護,但可靠性和機動性都很糟糕。尤其是每輛突擊虎的車體都是取自戰場上回收的虎式坦克車體,因此最後量產的18輛突擊虎幾乎每輛都不一樣。其結果,就是在戰場上出現很高的故障率,加上過大的重量和德軍總是處於撤退狀態,基本上故障了就得被自己人炸燬。加上盟軍掌控制空權,突擊虎這種龐大笨重的武器一開火就會引來圍攻。於是,整個戰爭結束,突擊虎沒有什麼戰績,只是在華沙戰役中炸燬過一棟樓,另有說法顯示1輛突擊虎的炮彈炸翻過3輛盟軍謝爾曼坦克。
不過,雖然突擊虎存在種種武器,但其設計還是存在亮點,且實際上可以滿足巷戰火力支援的要求。其340公斤的炮彈,內部填充了125公斤的高爆炸藥,一發炮彈打垮一棟樓不是開玩笑的。如果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有這樣的武器,類似巴浦洛夫大樓之類的堅固據點早就不存在了。對於拔除巷戰堅固火力點來說,其機動性不足、可靠性差、射速過慢的問題也是可以容忍的。
突擊虎本身具有極為強悍的防護性,突擊虎可以抵近目標進行發射,每輛戰車攜帶的14枚巨型炮彈足以將一片街區夷為平地,從而提供決定性的火力支援。雖然今天來看這樣的武器沒什麼可取性,但是在二戰中這種裝備380mm巨炮的怪物還是能在巷戰中發揮大作用的。有趣的是,德軍作戰手冊中特意禁止乘員從炮管進出,可見突擊虎的380mm火炮是多麼地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