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令狐迦基
-
2 # 太極數
純粹的理論模型超越了科學精神,所以屬於形而上學範疇。形而上學不容易理解,但並非不存在,比如說暗物質暗能量問題的提出是有理論推導上的依據的,但也許人類永遠不能透過實驗和觀測捕捉到它。再比如說一些高等數學模型,理論上可能是存在的,但也可能超越了時空運動維度使得人類滅亡後宇宙還沒有演化出來。自然界可能擁有無限維度的時間和空間,而人類的壽命週期可能就是一顆流星般的暫短,所以人類不可能對更多的自然模型進行實證和實驗。人類不能實證的模型就是非科學的範疇。
-
3 # 孤猴78345271
原創思想,純理科的推導由來已久,從牛頓第一定律的孤立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直到現在,離宇宙的實在漸行漸遠,愈演愈烈,似乎是理論物理先推演出來再說,管它能否經過實踐檢驗,於是,`造理論’的速度遠遠超越了檢驗理論的速度,夸克,希格斯粒子,超對稱粒子,暗物質粒子,弦理論,膜理論,多維空間,平行宇宙,黑洞熵,黑洞蒸發理論,奇點大爆炸,大坍塌,大凍結,...現在的物理精英們皆是躲在象牙塔裡冥思苦想,批次製造各種奇談怪論,可很抱歉,幾乎就沒有能夠經過檢驗的正確理論。物理的沉淪,由此可見一斑。
理論模型推導類論文有幾種,都與實證密切相關。而不是做,或者不做實證。
相當一部分理論模型類論文是解釋新發現,新現象。比如當初發現伽馬射線暴的時候,就有很多理論模型,最後得出結果,與發現的資料做對比。事實上,一個新的觀測結果出來,往往有十幾種,甚至更多的理論模型來解釋。這些理論模型除了本身要跟已有觀測結果相吻合,還要給出預言,比如伽馬射線暴,在剛開始的理論工作中,因為資料量少,所以肯定要預言發生頻率,強度,其他觀測特徵等。而做觀測的科學家,則會認真閱讀相關的論文,或者論文作者也會聯絡做觀測的科學家,來設計下一次觀測,看看是不是符合理論模型。比如微引力透鏡效應,在理論提出後大概20多年沒有任何觀測證據,結果一次偶然的觀測,才在茫茫理論中發現,微引力透鏡效應居然得到了證實。然後,對微引力透鏡效應進一步研究,再確定新的觀測目標,終於比較圓滿的解決了微引力透鏡效應的問題。
純粹理論模型推導的論文,哪怕是愛因斯坦,都是要與實驗掛鉤的。以廣義相對論為例,首先是直接用來解釋水星進動,其次提出日全食時,太陽周圍恆星位置的移動。
不管是物理學還是其他科學,理論與實證是分不開的。任何理論的描述,離不開數學,更離不開具體的實驗型別與資料的預測。理論不只是為了解釋已有的實驗資料,更是為了指導今後的實際應用。
一個理論如果提不出實證方案,往往只是臆測或空想,再或者就是提出者本身沒有科研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