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林主人

    紅林悟道《韓非子-揚權》第十三章:道情

    《韓非子-揚權》上節韓非子教君主在朝堂議事時要裝“糊塗”,多聽臣子的主張,將自己置身事外,看清全域性,理清事由,最後找到解決問題最合適的辦法。這種策略就是無為而治,用事物發展的規律來治理事物,不摻雜個人主觀意識。但能做到這一點是何其的難,試想一下有那個人在做事時不摻雜個人主觀意識,這裡有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完完全全按事物發展的本有規律辦事,這本身就是一個極至問題,由於受到人類本身的認識侷限性,使我們無法原原本本的研究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所以在處理事物時,多多少少帶有個人主觀意識。事物的成敗不在於個人的努力,而在於你究竟掌握了多少事物發展的規律。

    學道之難,就在於捨棄,捨棄自以為是,捨棄主觀意識。學道,與學習其它事物一樣,首先從她的特性入手,這也是人類認識事物的普遍性方法。那道的特性是什麼呢?“虛靜無為”就是道的特性,虛,是空虛,無相無形,這也不難理解,凡是有相有形的事物就是再大也是有邊界,是有量的概念可以形容,只有空虛無一物,才會無邊無界,不可用量的概念來形容。按我現在的思考,可能只有“能量”具有這一特性。靜,不是安靜,而是不爭,自然規律孕育萬物使其圓滿,而不與萬物相爭,給人一種“靜”的感覺。能夠達到“虛靜”境界自然就會萬事圓滿。現代社會真正成功的商業平臺,都是不與平臺上的“舞者”相爭。

    無為,這是中華文明的頂點,也是東方智慧的最高境界。要了解無為,首先要清楚中國傳統哲學中關於“有與無”的意思,“有”指的現實世界,“無”指的是隱含在事物內部的本質,即事物發展的規律。無為,就是按事物發展的規律辦事。只有按事物發展的規律辦事就可達到無為而無不為。韓非子講道的特性“虛靜無為”,也是想告訴君主,不管是處理國家大事,還是個人問題,都要按虛靜無為的標準來執行。首先,君主要內心空虛,才能接受臣子主張,如果自己有主見,就無法接納別人的建議;其次要不爭,不與臣子相爭,不與百姓相爭,君主是國家的主人,是平臺的主人,就不能與平臺之上的“舞者”相爭,而是要助其圓滿;第三就是無為而治,努力找到事物發展的規律,按規律辦事。

    韓非子講完道情,還給出了找到事物規律的辦法,就是“格物”。天下萬事萬物都是相互有聯絡交叉連結,看似錯綜複雜,實則有規律可循。格物,意為探究事物的道理糾正人的行為,“格”在此有“窮究”之意。《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找到事物發展的規律就要檢驗其真實性,如果按規律辦事,事物都能成功,則說明規律是真實的,就應推而廣之。

    【虛靜無為,道之情也;叄伍比物,事之形也。叄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虛。】虛靜無為是規律的固有屬性,交叉連結,是事物的本來面貌。從聯絡中檢驗事物,從聯絡中發現規律。

    在公司管理中,作為企業領導不防也按“虛靜無為”來管理;在處理各項事物時,不防也找找規律,按規律來辦事,也許真的會事半功倍,輕鬆許多。公司管理切記不可個人主觀意識作主導,還要按律而為,按規行事,依法辦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的挺多,就是不吸收,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