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明50979391
-
2 # 一株吊蘭
男孩子留鴨尾應該是滿清遺俗。
好多人家的男孩子從剃胎髮起,就有意在腦後留下一小撮頭髮不剃掉,這就是留鴨尾,有的地方叫留小辮子。叫做鴨尾,是因為這撮頭髮長長了,在後腦勺上像鴨子尾巴似的;叫小辮子,則顯然是滿清遺俗了。
滿清入關,為摧毀人們所謂正統的觀念,按照自己風俗,推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一時間腥風血雨。很多漢族人因抱著“人之髮膚受之父母”不願接受剃髮而慘遭屠殺。大家看一下過去的老式剃頭挑子。
據說,這根竿子就是用來掛不願剃髮者的人頭的。
隨著時光的流失,滿清早已被推翻。但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一當年的暴政都演變成一種生活習俗:如果誰家生了個男孩,為了能順利長大,便留起了鴨尾巴。
(剪鴨尾很有儀式感的)
其實,現在有些地方已經把留鴨尾剪鴨尾變成了斂財的手段,失去了原來的意義,有點無恥了!
哪,女孩為何不剪鴨尾?是因為女孩不需要留。
-
3 # 東方傑士
這是一個有趣而殘酷的話題。
男人留辮子的風俗最早應該追溯到清朝。滿人入關,建立了清王朝,強迫漢人剃頭留辮子,大搞滿族化,遭到漢人普遍反對,但往往會被強迫剃頭留辮子,不然,可能被殺頭,江陰為此而釀成了全城被屠城的殘案。但是,人只有一命,殺死 不可復生,為了保命,漢人只好普遍留辮子,久而久之,漢人就逐漸習慣留辮子了。即使到清末,中國大批青年去日本留學,也留著辮子戴帽子穿西服,好像很彆扭,不協調。
孫中山搞民主革命,目標就是推翻滿清腐朽統治,實現三民主義,他帶頭剪辮子, 穿西服,推廣中山服,割除清朝舊弊端。但是,留辮子成為社會習慣,很難徹底去除,即使到了解放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仍然可以見到有人留著大長辮子招搖過市。
小男孩留辮子,也是歷史延續。後來大家都不留辮子了,那麼,小男孩留辮子就成為一種特殊時尚,家長主要的意圖是要他的 寶貝兒子吉利,健康長大成人,一般從生下來就開始了。但並不是所有男孩都留辮子,只是個別人家特別嬌 寵的男孩,以及老來得子的往往這樣做。
這種習慣也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一些算卦拜佛的人往往利用人們求吉利保平安的心理,主張男孩留辮子,這也為小孩留辮子製造了社會因素。其實,孩子的健康與留不留辮子無關,悉心照顧,有病及時醫治才是至理,不可迷信。
回覆列表
在農村有些地方一直有這樣一箇舊俗——剪鴨尾巴,就是給家裡最小最受寵的孩子留“鴨尾巴”,有些地方又叫“老毛”。這“鴨尾巴”只要留了,剪的時候總是很謹慎,儀式會很隆重。
這條“鴨尾巴”到一定年齡就剪掉,一般是4歲左右,有的小孩也會稍微晚點。而這個儀式的執行長者都是小舅子,各有個的習俗。
剪“鴨尾巴”要挑選一個黃道吉日,出發之前還要放鞭炮,而重頭戲就是這一隻鴨子了。“鴨尾巴”,和鴨子有什麼關係?
當所有儀式需要的物品準備好了後,小孩就由小舅子揹著去一個有水的地方,到達地點的時候又要燃一次鞭炮,也是為了熱鬧熱鬧,吸引一些人過來。